圖/Shutterstock 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根據Bain報告,AI相關市場(軟硬體)預計從2027年成長至9,900億美元,表示該市場具有巨大潛力,特別是對AI晶片的需求。由於GPU和其他AI晶片的需求激增,市場對於AI硬體的需求將大幅上升。輝達(NVDA)作為領先的AI晶片製造商,AI市場的成長以及半導體供應短缺將直接受益,長期輝達股價可望繼續攀升,而其他AI晶片製造商如超微(AMD)和美光(MU)也有機會搭上這波成長趨勢。
不過投者也需同步留意潛在風險,報告中指出AI晶片供應鏈潛藏了地緣政治與貿易限制風險。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及貿易限制的加劇,特別是中國與其他科技大國間的摩擦,可能進一步擾亂半導體供應鏈,對AI晶片相關企業構成長期風險。另一方面,當AI晶片的主要需求方,例如雲端服務提供商微軟、亞馬遜等,認為AI回報不足,則可能會重新調整支出計劃。這些將可能抑制AI晶片需求,對輝達及相關供應商的未來收益帶來壓力,造成短期股價的承壓,投資者需額外留意。
新聞資訊
AI市場快速成長,推動晶片需求大增
Bain & Co.在9月25日發布的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爆炸性增長,AI晶片和支援AI功能的裝置需求已顯著上升,這可能引發新一波的全球晶片短缺。報告預測,到2027年,AI軟硬體市場規模可能從目前的1,850億美元躍升至9,900億美元,這將進一步推動整個半導體市場的需求。
由於AI技術在多個終端市場的擴展,企業對高效能晶片,特別是GPU(繪圖處理器)的需求大幅增加。Bain報告顯示,若GPU需求與AI設備需求的增長趨勢持續,全球晶片市場可能面臨更嚴重的供應短缺。
GPU需求飆升,半導體供應鏈面臨壓力
Bain的報告強調,AI晶片尤其是GPU的需求激增,已導致半導體行業某些關鍵材料短缺。Bain美洲科技實務負責人Anne Hoecker在電子郵件中指出,這種現象可能會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變得更加脆弱。特別是當需求增長超過20%或更多時,供應鏈可能無法及時調整產能,進一步造成供應鏈斷裂和市場供應不足的風險。
AI技術的迅速普及,特別是在智慧機、筆電、伺服器等設備中的應用,正加速晶片需求,並可能形成更廣泛的半導體供應短缺。報告還指出,由於半導體供應鏈本身非常複雜,供應不足將導致市場各端產生瓶頸。
地緣政治風險和供應鏈脆弱性
Bain的報告進一步警告,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貿易限制將對半導體供應鏈構成長期威脅。特別是跨國科技企業試圖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可能加劇供應鏈中的風險。此外,工廠建設延誤、原材料短缺等無法預測的因素,也會進一步削弱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
這些風險可能導致晶片製造過程中的中斷,加劇短缺問題,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到AI相關硬體產品的生產和供應。Bain報告特別強調,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高時,半導體市場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AI資本支出前景與雲端市場發展
Mizuho分析師Jordan Klein表示,Bain的報告預測,可能會幫助買方投資機構紓解對AI雲端投資的擔憂。許多大型雲端服務提供商正在大舉投資AI硬體,但市場擔心,若AI無法帶來預期的回報,這些企業可能會重新考慮其資本支出計畫。
Klein指出,雖然許多大型雲端企業暗示2025年的AI投資將繼續增長,但對2026年及以後的資本支出計畫,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關心的是,這些雲端巨頭能否持續保持對AI基礎設施的高額投資。
不過,Bain的報告認為,如果資料中心對當代GPU的需求在2026年底前能夠倍增,這將是合理的預期。為此,相關的零組件供應商需要將產量提升30%,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擴大更多產能,以滿足未來的需求。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股漲跌互見,美光盤後飆近15%!(2024.09.26)
【美股新聞】輝達擴大投資AI,擬收購OctoAI強化AI與雲端運算技術
【美股新聞】開創先鋒!甲骨文攜手輝達首推Zettascale雲端叢集,未來成長動能強勁!
【美股新聞】輝達高盛會議發言引發關注,Blackwell晶片成焦點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