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Snowflake 財報將至,AI 平台能否帶動估值上行?

圖/Shutterstock
自雲端資料倉儲供應商轉型為 AI 資料平台的 Snowflake(SNOW),將於 8 月 28 日公布 FY26Q2 財報。股價今年以來上漲近三成,主因市場對其 AI 工具(Cortex、Search、Agents 等)與技能模組經濟的成長潛力高度期待。回顧 FY26Q1,產品營收年增 26%、營運效率穩健,顯示 AI 導入初見成效。展望 FY26Q2,市場關注焦點將放在 Cortex 工具的實際消費轉化、技能應用層生態是否逐步成型,以及新垂直產業導入進度。

從資料管理進化為 AI 平台,Snowflake 穩固核心地位

Snowflake(SNOW)最初以可擴展的雲端資料倉儲聞名,協助企業彙整並查詢大規模資料集,是近十年來成長最快的資料平台之一。隨著企業對資料應用的需求從分析延伸至自動化與生成式 AI,Snowflake 已逐步從單純的儲存與計算平台轉型為能整合資料、模型與應用邏輯的 AI 執行環境。
為實現此願景,Snowflake 近年積極擴充平台基礎,包括導入原生向量格式(讓 AI 能更直接理解資料)、強化即時查詢能力,並打造可直接執行 AI 模型與代理任務的工具組合,如 Cortex、Snowpark 與 Dynamic Tables 等。這些布局的共同核心,在於讓企業在單一平台上就能完成資料收集、模型運算到管理的完整流程。從目前進展來看,Snowflake 已經建立好轉型的基礎框架,接下來市場將要觀察的,就是這些工具能否帶動更高的使用密度與平台消費。
 

FY26Q1 財報優良,平台動能穩定延續

Snowflake 在 FY26Q1 繳出優於預期的成績單,顯示產品使用穩定擴張、平台導入持續深化:
  • 總營收為 10.5 億美元(季增 5.6% / 年增 25.7%)
    • 產品營收為 10 億美元(季增 5.7% / 年增 26.2%)
    • 服務營收為 0.5 億美元(季增 4.1% / 年增 15.7%)
  • EPS 為 0.24 美元(季減 20% / 年增 71.4%),優於預期的 0.21 美元
  • 毛利率為 66.5%(季增 0.29 個百分點 / 年減 0.59 個百分點)
FY26Q1 產品營收創下連五季超過 25% 年增的表現,展現出 AI 工具與新模組導入後,既有客戶擴充使用與新客戶採用的同步推進。管理層也指出,Cortex、Snowpark 與 Dynamic Tables 等模組的使用率全面上升,尤其是 Dynamic Tables 的導入成效最為明顯,該功能可將數百萬筆資料的更新壓縮至 2 分鐘內,顯著提升資料流動效率,也顯示企業開始將 Snowflake 作為核心的執行平台,而非僅是資料存儲的角色。
此外,公司淨留存率(NRR)穩定維持在 124% 的高檔(高於 120% 為相當健康),說明客戶續約與追加支出的意願仍相當強勁。儘管剩餘履約義務(RPO)較上季略降 3%,但年增高達 34%,顯示整體合約可見度依舊明朗。至於財務方面,自由現金流利潤率(FCF Margin)達 20%,且營業利潤率持續守穩 9%,代表在 AI 產品線的積極擴張下,公司仍具備良好成本控管與營運槓桿,為中期的穩健成長奠定基礎。

 

FY26Q2 財測穩健,市場聚焦 AI 應用轉化力

Snowflake 給出的 FY26Q2 財測展現出穩健態度,市場則持續期待 AI 對實質消費的推升:
  • 總營收為 10.9 億美元(季增 4.6% / 年增 25.5%)
    • 產品營收為 10.4 億美元(季增 4.3% / 年增 25.4%)
    • 服務營收為 0.5 億美元(季增 0% / 年增 26.4%)
  • EPS 為 0.27 美元(季增 12.5% / 年增 48.1%)
目前市場最大關注點之一,是 Snowflake 的 AI 模組是否真的被企業納入日常工作流程,進而推動平台使用量成長。Snowflake 採取按量付費的商業模式,企業每次在平台上進行查詢、分析、或執行 AI 任務時,皆會消耗計價點數(credit)。因此,若模組能成功導入實際場景,將成為推升收入的關鍵槓桿。尤其是各行各業加速導入 AI 自動化的時刻,Snowflake 是否能提供「用得起、用得廣」的 AI 工具,將直接影響其增長曲線。
在此背景下,Cortex 套件的角色備受關注。作為 Snowflake 推出的核心 AI 模組集合,Cortex 雖未作為獨立販售項目(SKU),但它作為平台內建的 AI 工具組,一旦企業在更多業務場景中廣泛使用,仍將直接推升整體平台的使用頻率。根據管理層說法,目前 Cortex 的使用率持續提升,Cortex Search 與 Cortex Agents 皆已逐步嵌入多數企業的數據處理與決策流程中。若 FY26Q2 能進一步釋出相關消息,將有助市場釐清其轉化進度,重構公司營收的上行空間。
 

中長期聚焦應用擴展,技能模組扮演成長新動能

Snowflake 的中長期擴張策略將圍繞「Bring Apps to the Data」(讓應用程式直接在資料平台上運行),並期待在按量付費模式之外,開拓更穩定的長期成長來源。公司預期 FY2026 全年自由現金流利潤率為 25%,不僅反映平台營運穩健,亦為後續擴張提供充足資源。
為落實此目標,Snowflake 積極建構以技能模組為核心的生態系,包括:
  • Native App Framework 與 Marketplace:開放內外部技能模組上架與交易,打造平台內部應用供應鏈,未來也可望透過分潤模式建立長期營收來源
  • Cortex 結合 SQL 與 LLM 函數:支援企業原生部署 AI 應用,強化自建工作流程的能力,並推進 AI 工具的實際落地
這些模組的實質目標,在於幫助企業將 AI 能力完全導入營運場景,例如自動報表、審批流程或內部查詢等重複性任務。若 Snowflake 能成功培養出具規模且多元的技能模組供應鏈,將有機會建立起具備「使用者+應用開發者+模組供應商」的生態循環網絡,進一步強化用戶黏著度與競爭壁壘。

 

轉型結構初具規模,估值將待時間驗證

總體而言,Snowflake 的轉型已初見成效,無論是 FY26Q1 穩健的產品成長表現,或是 Cortex 等模組的實際導入進度,都顯示出企業開始將 Snowflake 作為資料處理與 AI 工作流的執行場域。中長期來看,若 Native App Framework 與技能模組生態能逐步建構完成,平台的可擴展性與營收來源將更加多元,為整體成長曲線注入持久動能。
不過,Snowflake 當前預估本益比高達 176 倍,在估值高位的背景下,Snowflake 的將極度仰賴的「模組使用成效」與「平台消耗密度」的具體進展。建議投資人接下來密切關注三大面向:
  •  AI 模組是否已實質導入企業日常工作流,進而推升平台的 credit 使用密度
  • 技能模組生態系是否能快速擴大,帶動企業使用深度與平台滲透率同步提升
  • 新建生態系是否具備商業化潛力,能否形成穩定分潤機制並帶來額外成長動能
若這些方面皆展現具體成效,Snowflake 的轉型將進一步獲得市場認可,高估值股價也將持續獲得支撐;反之,評價修正的巨大壓力將可能隨之而來。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雪花AI需求與財測成敗決定行情

【美股焦點】CrowdStrike FY26Q2財報將登場,成長速度能否回升成焦點!

【美股焦點】輝達財報前瞻(下):三大數字決定股價走勢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