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上週五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哈塞特透露川普正在研究法條是否可以解雇鮑爾,導致市場質疑聯準會的獨立性。美股開盤走低之後,川普再度於社群媒體上表示,考量能源、食品價格下跌,目前美國並沒有通膨風險,因此呼籲聯準會應該採取預防性降息措施,並公開批評鮑爾是「太晚先生 (Mr. Too Late)」,加劇市場對聯準會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疑慮,更擔心美元作為準備貨幣與避險資產的地位,投資人全面減持美國資產,致使週一美股遭到拋售,主要指數全數收黑。
類股方面,除原物料下跌 0.87% 相對抗跌外,全數板塊皆跌超 1%,其中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品表現最弱,科技七雄全軍覆沒,尤其特斯拉 (TSLA) 財報公佈當前遭 Wedbush 示警而大跌 5.8%。
焦點新聞
總經
川普再度施壓聯準會,批鮑爾不降息將拖累美國經濟
川普近日公開要求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立即降息,並強烈批評其行動遲緩,甚至考慮提前解職,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川普主張美國通膨已幾近消失,若不預防性降息,經濟恐將放緩。市場擔憂聯準會獨立性遭破壞,導致美元重貶、股市大跌、黃金創新高。
美國總統對央行主席的批評及可能人事干預,加深市場不確定性。若對聯準會獨立性造成實質影響,恐引發更嚴重的金融動盪,未來利率政策也將面臨更大政治壓力。
重點摘要
- 川普強烈要求降息 川普在 Truth Social 指出,美國幾乎沒有通膨,能源與多數物資價格下降,應立刻進行「預防性降息」,以防經濟放緩。
- 市場擔憂聯準會獨立性 傳川普團隊研究是否可提前解職鮑爾,引起市場擔憂聯準會獨立性受破壞。Evercore ISI 副主席警告此舉將引發市場劇震。
- 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道瓊指數早盤大跌750點(跌幅近2%),那斯達克跌2.6%;美元創2022年以來新低,資金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
- 鮑爾維持觀望態度 鮑爾日前表示,在貿易戰陰影下,尚不宜急於調整政策,聯準會將等待更多明確數據再行判斷。
- 貿易戰成潛在經濟風險 鮑爾警告,關稅政策恐影響經濟成長並推升通膨,進一步拉遠聯準會的政策目標。
川普經濟支持度創新低,民眾對關稅與通膨政策感到失望
根據最新《CNBC全美經濟調查》,美國總統川普連任後的經濟施政滿意度創下歷來新低,特別在關稅、通膨與政府支出方面引發廣泛不滿。儘管共和黨基本盤仍支持川普,但獨立選民與藍領族群的信心明顯下滑,顯示民眾對其經濟政策效益產生疑慮。
雖然川普在移民議題上的支持度仍居高,但整體經濟預期轉向悲觀,尤其是對通膨、股市與貿易政策的信心急遽下滑,可能成為未來施政的重大挑戰。
重點摘要
- 經濟施政支持率轉負 川普在經濟政策上的支持率為43%,不支持率達55%,創任內新低。民調顯示,民眾普遍認為他的政策正在傷害經濟。
- 關稅與通膨政策受批評 美國民眾對全面關稅政策反感,49%反對、僅35%支持。通膨處理方面,川普支持度更低至37%,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信心動搖。
- 選民分裂加劇 民主黨選民對川普經濟施政呈現-90的淨評價,獨立選民也變得更負面。藍領工人仍偏支持,但不滿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
- 股市與經濟前景悲觀 53%民眾認為現在不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為兩年來最悲觀水準;近六成民眾認為美國即將或已進入衰退。
- 移民議題成川普強項 在南部邊境與非法移民驅逐政策上,川普獲得53%與52%的支持率,是少數獲民主黨選民部分認同的政策領域。
美零售巨頭與川普會面 關切關稅政策對消費市場衝擊
川普總統週一與 Walmart、Target 和 Home Depot 三大零售業 CEO 於白宮會談,討論新一輪關稅政策對進口導向零售業的影響。儘管會後各方發表正面聲明,但零售業對關稅可能推高商品價格、壓縮利潤的憂慮日增。特別是在通膨高漲與消費力疲弱的背景下,業者希望政策能更考量民生與產業實際狀況。
在美國消費者追求低價與通膨壓力下,關稅政策成為零售商最關心的風險之一。若成本轉嫁至消費端,可能打擊需求、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復甦動能。
重點摘要
- 三大零售CEO進白宮建言 Walmart(WMT)、Target(TGT)與 Home Depot(HD)CEO 出席會議,針對進口依賴度高的零售模式,向川普表達關稅憂慮;Lowe’s 最終未出席。
- Walmart進口占比相對較低 Walmart表示約三分之二商品為美國製造、種植或組裝,進口主要來自中國與墨西哥,受衝擊相對有限。
- Target面臨更大壓力 Target主力銷售服飾與家居等非必需品,多為海外生產,營收成長疲軟,加上潛在關稅成本,將面臨雙重壓力。
- 業界憂心消費者負擔 全美零售聯合會(NRF)警告關稅恐推高日用品價格,如運動鞋、烤麵包機與床墊,最終影響的是一般家庭。
- 消費環境已具挑戰性 高通膨下,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關稅若加重企業成本,恐抑制零售業復甦與就業市場穩定性。
產業
美科技巨頭財報季開跑,貿易戰與關稅不確定性成投資人焦點
隨著美國科技巨頭陸續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川普政府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成為市場關注核心。從特斯拉 (TSLA) 到輝達 (NVDA),多家企業面臨來自生產、進口與消費端的多重壓力。廣告支出萎縮、資料中心設備成本攀升與供應鏈重組成本增加,使企業難以預測未來並維持獲利能力。
科技巨頭多依賴全球供應鏈與數位廣告市場,當前不確定環境不僅壓縮資本支出,更影響營收成長與股東信心。儘管部分企業加速本土化布局,但關稅變數仍可能拖累整體科技產業的反彈動能。
重點摘要
- 特斯拉 (TSLA):銷售與獲利承壓 面臨供應鏈關稅上升、交車量年減13%、高折扣壓縮毛利等問題。馬斯克多次批評關稅政策,並尋求部分設備豁免。
- Alphabet (GOOGL):雲端與廣告市場轉冷 廣告客戶(如 Temu、Shein)大幅縮減支出,雲端業務支出計畫受關稅影響,Mizuho 預估多達50%的客戶減少雲端支出。
- Meta (META):廣告依賴風險加劇 超過11%營收來自中國市場,關稅影響社交廣告成長。BoA 調降2025年營收預測,指Meta更易受消費性支出緊縮波及。
- 亞馬遜 (AMZN):供應鏈與廣告雙重挑戰 逾60%商品來自第三方賣家,多仰賴中國供應,部分訂單已因關稅被取消。AWS也面臨資料中心設備關稅上升風險。
- 輝達 (NVDA):AI伺服器與出口管制壓力 雖GPU具關稅豁免,但AI伺服器整機仍受關稅波及。公司宣布在德州與亞利桑那設廠,美化對美國政策的回應姿態。
個股
Google抗壟斷訴訟進入補救階段 強調AI競爭與國安為整體考量
Google 本週再度面對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進入決定裁罰措施的補救審理階段。儘管法院去年裁定 Google 壟斷搜尋市場,司法部進一步建議分拆 Chrome 瀏覽器與開放搜尋數據。Google 則強調這將削弱美國在 AI 領域對抗中國的能力,並可能危及國家安全與創新力。
Google 的主張聚焦於其技術在 AI 發展中的關鍵地位,並提出開放搜尋數據恐引發資安風險與消費成本上升問題。此次審理結果將牽動美國科技產業結構與未來 AI 主導權的布局。
重點摘要
- 司法部建議分拆與開放數據 美國司法部建議 Google 分拆 Chrome 瀏覽器並開放搜尋查詢與點擊數據給競爭對手,藉此打破其搜尋市場壟斷地位。
- Google強調AI競爭與國安 Google 指出此舉將削弱美國在 AI 領域對抗中國的實力,並強調其技術創新(如 Transformer 架構)已推動全球 AI 發展。
- 企業界反應兩極 Perplexity 等競爭對手主張改革應聚焦於消費者選擇權,而非拆分企業,建議開放手機搜尋預設選項以打破市場封閉。
- 其他科技巨頭也面臨壟斷調查 Meta、Amazon、Uber 均正面對反壟斷或消費者保護訴訟,顯示整體科技產業正面臨嚴格監管環境。
- 裁決可能影響未來AI主導權 審理將持續至 5 月 9 日,預計最終裁決於 8 月出爐。Google 表示將提出上訴,並持續爭取完整保留業務架構。
關稅與經濟疑慮升溫,亞馬遜AWS延後資料中心擴建計畫
亞馬遜 (AMZN) 被爆出延後部分資料中心租賃洽談,尤其是國際市場項目,反映出科技巨頭在面對川普政府提出的高關稅政策與經濟放緩風險下,正重新評估資本支出計畫。微軟 (MSFT) 亦傳出類似動作,顯示雲端基礎建設業者在高成本與需求不確定性間尋求平衡。
儘管亞馬遜表示此為「例行性容量管理」,但分析師與投資人擔憂這可能是企業緊縮開支的前兆,特別是在生成式AI熱潮過後,市場對於資料中心擴建的可持續性產生質疑。
重點摘要
- AWS延後國際資料中心租賃 根據Wells Fargo報告,AWS暫停部分國際地區共置資料中心的租賃洽談,類似微軟近日的擴建調整。
- 雲端巨頭放緩建設步伐 微軟與亞馬遜近期雖仍維持既定簽約項目,但對新案進度更為保守,顯示業界對總體經濟與政策風險的高度關注。
- 生成式AI帶動支出高峰已現壓力 雖然近期雲端業者投入鉅資布局AI基礎設施與採購輝達 (NVDA) GPU,但新關稅政策恐推高設備進口成本,壓縮資本效率。
- 官方仍稱擴建計畫未變 AWS資料中心全球副總裁在LinkedIn上表示,目前僅為例行調整,擴張計畫「未有重大變化」。
- 股價受壓、分析師持觀望態度 截至目前,亞馬遜今年股價已下跌25%,微軟則下滑15%。Wells Fargo 對亞馬遜維持「持有」評級。
特斯拉股價再挫 品牌受損與政治爭議成營運隱憂
特斯拉 (TSLA) 股價週一下跌近6%,創下今年第12次單日跌幅超過5%,反映市場對品牌信任流失、CEO馬斯克政治立場爭議及中國需求疲弱的多重憂慮。隨著第一季財報即將發布,投資人聚焦於自駕技術進展、關稅影響與管理層是否提出明確的轉型策略。
在全球生成式AI與自駕競爭升溫的背景下,特斯拉面臨來自品牌形象、地緣政治、競爭壓力與定價策略等四面楚歌。若無明確營運願景與市場修復策略,可能進一步動搖投資人信心。
重點摘要
- 股價重挫、全年跌幅達44% 特斯拉股價收於227.50美元,距今年低點僅差不到6美元;自2024年初以來已下跌44%,為2022年以來最糟表現季度。
- 品牌與馬斯克爭議衝擊銷售 民調顯示願意考慮購買特斯拉的美國消費者由2022年初的46%降至目前的27%;馬斯克涉入川普政治行動引發全球反彈。
- 中國市場需求成關鍵風險 Oppenheimer 指出,特斯拉在中國面臨民族主義消費趨勢與本土品牌競爭,恐被迫將中國產車輛出口至其他市場、壓低價格。
- 第一季交車量年減13% 特斯拉第一季交車33.7萬輛,年減13%;分析預估營收為212.4億美元、每股盈餘為0.40美元,均略低於去年同期。
- 市場關注FSD與營運轉型 公司將首次在財報說明中進行「現場營運更新」,投資人期待馬斯克聚焦本業,並釐清自駕技術(FSD)與機器人計畫進展。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全球貿易衝突導致消費者及企業壓力倍增,信心受創之下經濟恐放緩。根據調查顯示,企業破產數急速上升,且聯準會紐約分行預期一年後失業率已上升至 2020 年以來新高,顯示關稅戰對美股的衝擊已經從原先政治風險轉換為經濟風險。
無獨有偶,川普對聯準會主席鮑爾施加壓力,讓投資人質疑聯準會的獨立性。如果聯準會失去獨立性,將是信任問題,恰巧川普在全球的信任度有待商榷,因此可能導致全球利率結構劇烈重塑、資金外逃、政府干預使經濟風險升高,進一步削弱市場機能與效率等問題,搭配黃金持續創新高來看,美股修正風險不容小覷。因此在投資策略上,應秉持防禦優於循環、大型優於小型的方向,避免景氣下行中循環股與小型股重災區,並儘量增持現金尤佳。
展望本週,投資人應留意今日盤後公布的特斯拉 (TSLA) 財報、週三 ServiceNow (NOW)、週四谷歌 (GOOGL)、英特爾 (INTC)。經濟數據方面,應關注週四美國 3 月耐久財訂單月增率、週五美國 4 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川普與日墨談判有進展,恐慌情緒趨緩!(2025.04.18)
【美股研究報告】關稅奈我何?Netflix 25Q1亮點滿滿,盤後漲逾3%!
【美股焦點】救救特斯拉!25Q1財報在即,投資人該關注哪些重點?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