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特斯拉股價自 2025 年初回檔超過 30%,市場震盪加劇
自 2025 年初以來,特斯拉 (TSLA) 股價大幅波動,截至 4/17 自年初高點回落超過 40%。目前股價約落在 214 ~ 291 美元區間寬幅震盪,市值仍超過 7,500 億美元,對應前瞻本益比高達 96 倍,遠高於科技與車用產業平均。市場對特斯拉的期待明顯來自能源、未來 FSD 與人形機器人應用,但在核心電動車業務放緩、競爭加劇的當下,估值合理性開始受到挑戰,技術面也陷入麻煩。

電動車業務表現:交車量下滑,FSD 是關鍵變因
特斯拉交車數據疲軟,比亞迪競爭猛烈
根據特斯拉 4/2 公布的 25Q1 交車數據,交車量僅為 336,681 輛,較市場預期(約 377,000 輛)低出近 11%,年減達 13%,為近年少見的衰退。歐洲地區尤其疲弱,較去年同期下滑 37%。中國地區方面,比亞迪不僅在交付量上已與 Tesla 旗鼓相當,還具備更廣泛產品線,而特斯拉的 25,000 美元的平價車型尚未量產,導致價格競爭力不足。同時,比亞迪推出自動駕駛與極速快充功能,直接衝擊特斯拉在 FSD 與超充網絡上的差異化優勢,加深市場對其技術護城河縮水的憂慮。全球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下,Tesla 市佔流失已成事實。


自駕技術為估值支撐,但風險仍高
特斯拉的 FSD 自駕系統雖仍為最核心的中長期估值來源,預定 6 月將於美國奧斯汀推出 Robotaxi,但其最大競爭對手 Waymo 已搶先進入奧斯丁並拿下 Uber 20% 的市占率,對特斯拉架構形成龐大威脅,Robotaxi 是否延期也是一大不確定性因素。
另外,特斯拉目前採用純視覺架構,引發市場對缺乏 LiDAR 與 Radar 冗餘安全設計的擔憂。根據 NHTSA 統計,FSD 相關事故逾 450 起,並已造成 14 起死亡,監管與社會輿論壓力漸增。從數據來看,特斯拉每 500 英里就需要人為干預一次,相當於每兩週就要進行一次干預,反觀 Waymo 每 10,000 英里才需要人為干預一次,約當一年僅需介入一次。
若未來 Robotaxi 推出若出現事故,將引發重大監管與品牌危機,屆時將與 Waymo、比亞迪等業者皆採多感測器架構形成明顯對比,如此一來恐持續壓抑特斯拉股價表現。
關稅與地緣政治影響:貿易壁壘升高,全球佈局受限
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溫,相互課徵 3 位數以上關稅稅率,直接衝擊特斯拉中國供應鏈與出口業務,Robotaxi 與 Semi 生產計畫恐因零組件成本上升而延宕。另一方面,歐洲市場則因政治聲浪與品牌爭議而產生瓶頸,對中國製特斯拉加徵 7.8% 關稅。這些變化已讓特斯拉停止部分中國旗艦車款接單,並延遲在歐洲的推廣活動,兩大地區可能再度成為銷售黑洞,品牌已失去定價與市場影響力,導致未來數季國際營收仍具下行壓力。
除此之外,美國聯準會短期內因通膨壓力難以降息,高利率會增加車貸壓力,抑制消費者換車意願。若經濟放緩或進入衰退階段,不利於特斯拉高價車型銷售。
市場財報共識:成長趨緩,獲利空間受限,難以支撐高估值
回顧分析師對特斯拉財報預估的變化,近 90 天內共有 15 次下修,其中 25Q1 預估營收從 257 億美元下調至 215 億美元,季減 16% / 年增 1.1%;EPS 從 0.54 美元下調至 0.42 美元,季減 42% / 年減 6.7%。
就 2025 全年 EPS 預估 2.52 美元與 4/17 收盤價 241.37 美元計算,前瞻本益比高達 96,就自駕業務來說,上述已經提到落地時間落後同業、技術疑慮等問題,而能源業務雖然高速成長,但占總營收僅 1 成,難以彌補汽車業務的下滑。人形機器人方面題材性強,但距離商業化仍遠,根據 Markets and Markets 估計目前市場僅 29 億美元,2029 年預估僅 132 億美元,與特斯拉先前宣稱的 10 兆美元市場根本是天方夜譚。
馬斯克多線作戰:品牌形象受挫,觀察其回歸後行動
特斯拉 CEO 馬斯克目前兼顧特斯拉、SpaceX、X 與 DOGE ( 政府職務 ),其「多線作戰」導致投資人擔憂聚焦不足。儘管馬斯克過往成功故事仍為信仰支撐,但近期政治參與引發抗議與品牌負面觀感。
若馬斯克能退出政府職位並重新聚焦特斯拉,可能帶來短線反彈,但其持續分心將拖累特斯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快速應對能力。
前瞻總結:高估值壓力下,基本面及財報難驅動股價上行
綜合各項因素,特斯拉 25Q1 財報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核心汽車交付疲軟、國際需求放緩、同業強烈競爭、利潤率下滑、市占率流失、Robotaxi 技術風險高、人形機器人仍處概念期,加上關稅與品牌爭議,均將限制財報後的正面驚喜空間。
在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仰逐漸削減,估值已明顯脫離基本面的前提下,本季財報若未出現強力催化劑 ( 如 Robotaxi 上市時程確定、馬斯克聚焦特斯拉的宣示等 ),股價恐面臨進一步修正壓力。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