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Meta(META)加速推進 Ray-Ban Meta 和 Orion 項目,顯示其對 AR 和 AI 領域的長遠承諾,對市場信心具正面作用。若新產品能如期推出且獲市場接受,將為 Meta 帶來新營收來源,有助長期股價成長。然而,Reality Labs 部門持續虧損、AR 技術高成本和供應鏈瓶頸,可能在短期內壓制公司財務表現,導致股價波動。
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若看好 Meta 成為 AI 與 AR 領域的領導者,可考慮逢低逐步布局。但短期內,Reality Labs 部門虧損與供應鏈挑戰可能拖累股價,因此保守型投資者應先觀望,等待產品落地與市場反應的進一步證實,再評估加碼機會。
新聞資訊
Ray-Ban Meta 再進化,新增顯示器提升互動性
Meta 與全球知名眼鏡製造商 EssilorLuxottica 合作開發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計劃在新版眼鏡中加入顯示器功能,能顯示簡單文字和圖像,並接收服務通知及 Meta AI 助理回應,目標讓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更便捷的數位輔助功能。該產品最快可能於2025年下半年上市,成為穿戴式市場的最新亮點。
Orion 原型突破性技術亮相,開啟 AR 眼鏡新時代
除了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Meta 也加速開發更具創新的 AR 眼鏡原型機 Orion。該設備採用先進的矽基 Micro LED 顯示器技術,實現3D內容與現實世界的自然疊加。同時,Orion 將微型攝影機、感測器嵌入鏡框和鏡腳,配備 EMG 肌電圖腕帶和運算輔助裝置,體驗全面升級。Orion 的重量僅98克,設計緊湊輕便,針對使用者需求進行精心調整,獲得測試者的熱烈回應。
市場競爭升溫,Meta 瞄準下一代運算平台
在穿戴式裝置市場上,蘋果(AAPL)、Google(GOOGL) 和 Snap(SNAP) 等競爭對手同樣加速開發相關產品,但 Meta 的策略更專注於將智慧眼鏡打造成為下一代運算平台。Meta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強調,未來的智慧眼鏡不僅僅是硬體裝置,更是結合 AI 助理、MR 混合實境技術,提供嶄新的互動式數位體驗。
Reality Labs 力求突破,供應鏈成挑戰
Meta 的 Reality Labs 部門負責智慧眼鏡與 VR 頭戴裝置的研發,儘管該部門連續虧損,但其技術創新開始獲得市場認可。例如,2023 年推出的第二代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在短短幾個月內的銷量超越上一代產品兩年的總和,顯示市場對產品升級的需求逐步增長。然而,Orion 對於高精度碳化矽鏡片的依賴、光學元件成本高昂,以及缺乏大規模生產經驗,為供應鏈帶來挑戰,可能延遲產品上市時程。
AI 與 AR 技術融合,Meta 追求領導地位
Meta 在技術投入方面不遺餘力,特別是將 AI 與 MR 混合實境技術深度結合,試圖在新興市場中奠定領導地位。該公司已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大型語言模型並建設 AI 資料中心,支撐智慧眼鏡的 AI 互動功能。技術長 Andrew Bosworth 更預告,2025 年將是 Reality Labs 最重要的一年,這意味著 Meta 正計劃在穿戴式市場發起重大行動。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股連兩天反彈,費半漲逾3%!(2024.12.24)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FY25Q2展望遠遜預期,盤後股價暴跌逾15%,股價將深不見底?
【美股研究報告】賽富時Salesforce盤後狂飆10%,Agentforce扮演最大功臣!
【美股新聞】Oklo今年股價飆漲100%!簽訂電力協議搶攻AI能源市場!
【美股新聞】聯準會恐終止降息循環,小型股有望上漲?該如何布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