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目前美股估值已達歷史高點,市場進入高風險區域。巴菲特指標顯示美股市值遠超GDP,暗示未來回報率下降,甚至可能迎來修正。此外,FED仍維持高利率,資金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壓抑市場估值。如果企業獲利無法跟上股價成長,市場可能會出現劇烈震盪。短期內,投資者應保持謹慎,避免盲目追高,並將資金轉向避險資產,如美國國債或黃金,以降低風險。
在選股策略上,投資者可關注具備穩定現金流和低估值的個股,如金融、能源與必需消費品類股。這些產業通常在市場修正期間表現較為穩健,能提供一定的防禦效果。對於長期投資者,市場震盪可能帶來更好的買入機會,但不宜過度樂觀,應分批佈局、降低整體投資成本。
新聞資訊
巴菲特真的認為美股過度高估嗎?
巴菲特在最新的波克夏(BRK.B)股東信中雖然沒有直接評論市場估值,但市場人士從其投資布局中得出兩種不同的解讀。一方面,巴菲特強調「大部分資金仍配置在股票市場」,似乎表現出他對股市的長期信心。然而,另一方面,巴菲特目前持有超過一半的公司淨資產在現金與美國國債,可能意味著他認為市場風險較高,選擇保守配置資金。
儘管這些言論帶有模稜兩可的色彩,但市場真正關注的是巴菲特最喜歡的估值指標——「巴菲特指標」,該指標過去曾被巴菲特稱為「衡量市場估值的最佳指標」,因此它的現況格外受到投資者關注。
巴菲特指標顯示什麼?
巴菲特指標的計算方式是「股市總市值除以GDP」,當數值偏高時,表示股市的估值可能過高。目前該指標已超過2倍,創下歷史新高,而自1970年以來的長期平均值僅約0.95倍,意味著目前美股的估值遠高於歷史均值,也高於過去市場泡沫時期的水平。巴菲特在過去曾表示,當該指標接近或超過2倍時,市場將面臨較高的修正風險。簡單來說,巴菲特指標目前顯示美股可能處於嚴重高估的狀態,未來的回報率可能低於歷史均值,甚至可能出現市場修正。
全球市場是否也是如此?
有市場人士質疑,巴菲特指標過高可能是因為美國企業的獲利來源已大幅國際化,因此單獨看美國GDP可能會讓該指標顯得過高。但全球版的巴菲特指標顯示,無論是美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估值水準都處於歷史高點,代表美股的高估值問題不能僅歸因於企業國際化,整體市場的風險依然不容忽視。
此外,全球市場的企業獲利雖然有一定增長,但仍未能完全匹配當前的估值水準。因此,無論是美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現階段的高估值都可能導致未來的回報率下降,投資人需要更加謹慎。
其他估值指標也發出警訊
除了巴菲特指標之外,其他衡量市場估值的指標也發出類似的警訊。例如,本益比(P/E Ratio)已接近歷史高點,顯示市場估值過高。此外,席勒本益比(CAPE Ratio)也顯示美股的長期回報率前景疲弱。市值與企業盈利比率同樣高於歷史均值,進一步表明市場可能處於過熱狀態。
這些估值指標共同顯示,美股已進入歷史上估值最高的區間之一。如果未來企業獲利無法跟上估值增長,市場可能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亞馬遜24Q4駕著多頭馬車,回檔就是上車機會?
【美股研究報告】AMD資料中心營收未達預期,DeepSeek或加劇競爭壓力,股價恐一蹶不振?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