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微軟自研晶片延後,Marvell重傷、輝達博通受惠?

圖/Shutterstock

晶片延後一聲令下,三家公司股價走向大不同

微軟(MSFT)的最新消息震撼AI晶片供應鏈:旗下高階AI晶片計畫Braga、Clea進度嚴重落後,時程一口氣推遲至2028年以後。

作為關鍵協力設計廠的Marvell(MRVL),自然首當其衝,股價應聲下挫;但市場另一端,輝達(NVDA)與博通(AVGO)卻可能因為這場延遲風暴而「撿到槍」。

核心提問:這場延後,對這三家公司各代表什麼機會與風險?


Marvell從成長引擎變延遲代罪羔羊

Marvell為微軟AI晶片專案提供SerDes與高速互連IP模組,是不可或缺的設計夥伴之一。但隨著Braga/Braga-R量產時程從2025一路遞延至2026甚至更晚,意味著相關營收將延後入帳,甚至存在被砍單的可能。

在去年法說中,Marvell曾強調「與超大規模雲端客戶合作AI晶片設計,是推動成長的主軸」,此番計畫變動無疑削弱了成長動能。

技術力強不代表能主導進度,當客戶集中又延遲,短期營運壓力難免浮現。


博通撿到槍,AI伺服器建設照樣跑

微軟晶片開發受阻,雲端業者短期內仍需建置AI伺服器與網路基礎設施。這正是博通的強項。

博通主攻交換晶片(Tomahawk系列)、PCIe控制器與定制ASIC,是大型資料中心的標準化解決方案。當新架構無法即時到位,舊平台反而成為「可靠選擇」。

與其押寶未來技術,雲端業者更可能加碼現成穩定方案,博通順勢受惠。


輝達續單無虞,壟斷週期再延長

微軟原本力拚自研晶片,欲以Maia/Braga取代輝達H100、H200系列GPU以降低依賴,然而晶片延後代表Azure短期仍得繼續大量採購輝達產品。

輝達擁有的不只是晶片效能,還包括軟體平台CUDA、網路與整合工具,形成難以取代的「AI基建閉環」。即便估值不低,但只要缺乏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輝達的地位短期內無人能撼動。

延遲的不只是微軟晶片,還延長了輝達的壟斷期。這對基本面是正向強化。


一場延後三種命運,供應鏈平衡正在轉變

這場延期事件不只是個別專案進度的延宕,而是整體AI晶片供應鏈動態的再平衡。從中可看出:

Marvell短期營收恐面臨延遲壓力,成長引擎轉弱。若能在其他超大客戶中擴展合作,並將自身IP價值進一步商業化,則仍有翻身機會。最大風險仍在於資源過度集中於微軟單一案。

博通則因現有產品線成熟穩定,反而在各家雲端客戶延後自研時,提供最具即戰力的替代選擇。短期需求穩固,長期仍須面對價格競爭與替代性挑戰。

輝達持續受惠於高效能GPU需求未減,短中期續單機會增強,平台黏著性進一步鞏固。但未來數年需留意估值是否過高、競爭者(如Google TPU或Amazon Trainium)是否出現突圍。

在AI這場長跑中,提供現成、穩定、可規模化的解決方案,才是真正的贏家。


你投的是一顆晶片還是一整個生態圈?

Marvell是優秀的匠人,但仍受限於大客戶策略與時間表。

輝達與博通則依靠平台規模、生態整合與高黏著度,在亂流中穩穩站住腳。

投資人該問自己:你投的是一個專案的成敗?還是整條供應鏈的主導權?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