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臨床診斷革新,居家快速辨識自閉症等神經疾病,揭現有評估痛點,業界追逐美國市場標準。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全球醫療診斷的版圖。近年來,自閉症(ASD)、過動症(ADHD)等神經發展疾患在診斷與治療上面臨資源不足與評估延誤困難,一項由以色列Sheba Medical Center的ARC創新中心與Revealense合作的AI診斷計畫,正看準此一痛點,開發可居家使用的Webcam診斷工具,冀望徹底翻轉過去只能在醫院完成的漫長臨床流程。
該專案由Revealense的AI行為分析平台為核心,號稱能結合環境影響、長期監測以及個人化照護建議,期望在自閉症、ADHD與相關神經發展症等領域,帶來更快、更準、更易及的診斷管道。計畫負責人Dr Omer Bar Yosef表示,開發初期將聚焦於自閉症及ADHD,兩者高度共病,實際未取得診斷人口遠高於現有臨床紀錄。據2023年研究,英國約有75萬成年人疑似未確診自閉症,美國則估高達200萬人未獲診斷,突顯傳統DSM-5評估制度及醫事人力受限下的巨大漏網空間。
AI進軍自閉症診斷已成全球新趨勢。美國新創Cognoa自2021年獲FDA核准後,AI自閉症診斷裝置已獲美國多州保險給付,近期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SEL)也宣布將投入自閉症早期診斷儀器研發。而美國健保部、國衛院(NIH)更打算建置自閉症真實世界資料平台,期望釐清自閉症成因。然此舉在社群引發爭議與隱私疑慮,部分人士批評數據集中化可能成為「優生學的滑坡」。
Revealense執行長Dov Donin認為,AI能整合多元行為、心理生理訊號與時間序列數據,協助個案早期發現、持續追蹤、並且提升診斷準確性。Sheba Impact執行長Avner Halperin則強調,將服務從醫院移至個人居家,可望大幅提升資源不足地區的受診機會。
未來,AI診斷工具能否真正跨越隱私、標準一致性與臨床可行性的障礙還有待市場考驗。市場與業界高度關注該技術是否能在美國政府醫療標準以及主流保險機制裡取得突破地位。業者評估,隨著全球AI技術成熟,自閉症等神經疾患診斷的檢驗流程、保險政策和市場佈局勢必加速演進,最終誰能定義新時代的醫療標準,成為醫療科技革命的關鍵賽局。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