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超微拒天價挖角,15%抽成下仍拚AI

政策與人才雙線較勁升溫

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AMD)在監管與人才戰夾擊下維持策略定力,短線股價回檔但中長期競爭力未受動搖。超微週三收在165.2美元,跌0.90%,市場關注點聚焦兩件事:其一,傳出對中國銷售以15%營收抽成換取出口許可的協議正研議;其二,執行長蘇姿丰表態不以一億美元級別薪酬盲目搶人,改以使命與文化吸引AI人才。

十五趴抽成換取許可

政策交換為大型廠帶來空間與壓力並存,白宮上週表示正與輝達與超微敲定細節,目標是在合規框架下增加對中銷售量。市場先前傳出雙方原則上同意以對中國相關營收的15%繳費換取更穩定的出口執照與可預期性。若機制落地,對毛利率將有短線壓力,但可望改善庫存與需求匹配,減少灰色不確定性。作家Walter Isaacson批評此舉是散彈式的裙帶資本主義,凸顯政策討論在業界引發的分歧;但對投資人而言,關鍵在於換得的可見度是否足以抵銷抽成成本。

規模是當下的護城河

政策門檻可能反推大咖受惠,Raymond James政策分析師Ed Mills指出,能「寫出支票」並承擔合規成本的多為大型企業,規模經濟使其有本錢與政府談條件,相對擠壓中小型供應商的生存空間。歷史上川普上任後的首個任期,大型股整體表現優於小型股;今年以來亦見標普500表現領先羅素2000的走勢輪動。若抽成機制成形,資金可能再度回流至具資本與法遵韌性的權值股,超微具備與政府對口、調整產品結構與訂價的能力,短線承壓但相對劣勢有限。

拒一億美元年薪挖角

使命導向的人才策略強調長期競爭力,蘇姿丰在接受Wired訪問時直言,不會以一億美元級別的天價方案與Meta正面比價,錢不是吸引AI人才的唯一因素。她強調會提供有競爭力的待遇,但更看重人才對公司使命的認同與可創造的技術影響力。此舉避免內部「特權化」,讓晉升流程一致且公平,有助維持團隊文化與長期凝聚力。對AI硬體公司而言,人才密度與協作效率往往比單點高薪更能轉化為產品節奏與客戶信任,這是超微在與資本雄厚對手競逐時的差異化打法。

資料中心與AI為成長主軸

產品組合多點開花支撐營運韌性,超微以EPYC伺服器處理器、Instinct系列AI加速器為雙引擎,搭配Ryzen PC處理器、Radeon繪圖卡與半客製晶片打造多元營收。AI加速器透過軟體生態ROCm持續擴充,力求降低開發者轉換成本;EPYC在雲端與企業工作負載穩步拓展,對內含毛利較高的資料中心占比提升具正面效應。相較之下,PC與遊戲循環更具周期性,成為平衡景氣波動的緩衝項。整體來看,超微在x86伺服器仍加速向英特爾奪取市佔,在AI加速領域則正面對輝達的生態壓力屬挑戰者角色,競爭優勢能否擴大關鍵在產品效能、供應量與軟體易用性的三角平衡。

資本開支輕資產、現金紀律有助穿越政策不確定

超微採無晶圓廠模式,資本密集度相對較低,得以把資源集中於研發與產品落地。雖然AI競賽推升前端研發與樣品導入支出,短期壓抑營業利潤,但若能換取加速卡放量,經營槓桿將逐步顯現。抽成機制若落地,對中國相關銷售的毛利率會被稀釋,然若換來更穩定的可出貨節奏與訂單能見度,現金轉換效率不至於惡化。投資人將持續檢視營運現金流、存貨週轉與費用率控制,以判斷獲利曲線的斜率與可持續性。

監管與地緣風險仍高

產品區隔與定價策略是緩衝關鍵,出口管制將迫使廠商在規格、軟體與供應鏈上做更細緻的區隔,以符合法規且保留商業價值。對超微而言,如何設計對中市場的差異化型號、在抽成與客戶折扣之間取得平衡,並管理通路與最終需求落差,將決定政策衝擊的實質大小。若監管進一步收緊或時間拉長,潛在風險在於需求遞延與渠道不確定性升高;反之,若許可制度化並具可預測性,營運反而比禁令反覆更具可控性。

AI支出長線動能不變

供應鏈瓶頸與軟體生態是勝負手,雲端巨頭持續加碼AI訓練與推論的資本支出,即便單位成本與電力、記憶體等瓶頸推升整體TCO,對可替代供應商的需求仍在。輝達維持生態與效能領先,英特爾以加速器組合力圖縮短差距,超微的機會在於以相對具性價比的效能瓦數比與開放軟體,切入既有CUDA重度用戶的非核心工作負載,逐步擴大錨定點。在這條路徑上,「不盲目砸錢、強化文化密度」的用人策略,有助把研發資源有效轉化為產品與客戶成功。

市場情緒與股價節奏分歧

關鍵落在出貨速度與指引質量,超微股價今年以來經歷多次消息驅動的波動,短線受監管與估值拉鋸影響而回測。技術面觀察,160至170美元區間為重要多空交鋒帶,若量能放大且站穩,將挑戰180至200美元的整數關卡;反之若跌破150美元,恐引發評價面再修正。成交量在政策與產品里程碑前後明顯放大,顯示消息面對籌碼結構影響甚鉅。

分析師觀點趨於分歧

定價權與供應能見度成為評級分水嶺,偏多派聚焦於資料中心占比持續提升、AI加速器放量與大型客戶多元化,偏保守者則擔憂抽成壓抑毛利率、軟體生態轉換難度與整體估值的敏感度。機構資金面上,大型權值股在政策不確定升高的環境下仍具防守型流動性紅利,但對超微而言,後續接單節奏與定價策略是支持評等與目標價的核心變數。

投資重點回到三大驗證

產品、政策與人才需同時過關,對超微的投資敘事將圍繞三個節點:其一,AI加速器與伺服器CPU的實際出貨速度與客戶擴張;其二,對中出口許可與15%抽成機制的最終版本及其對毛利與現金流的影響;其三,使命導向的人才策略能否在高強度競爭下維持研發節奏與產品迭代。若三項皆見正向驗證,當前回檔將提供中長期布局機會;反之,任何一項不及預期都可能放大股價波動與估值風險。综合而言,在政策換量的框架與文化領導的人才方針下,超微仍握有穿越監管與競爭周期的工具箱,但投資人需以事件驅動的節奏管理部位與風險。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超微AI情緒急凍,政策陰影拖累估值

【美股動態】超微政策風向驟變回檔,中期AI替代受惠可期

【美股動態】超微漲多震盪,AI能見度高但估值受考驗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