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輝達數據中心二度失手,AI趨勢照樣猛

結論先行,數據中心小失準但基本面未傷

NVIDIA(輝達)(NVDA)第二季營收與每股獲利雙雙優於預期,然數據中心營收連續兩季小幅低於市場估計,使股價先跌後穩,終場收181.6美元、跌0.81%。公司第三季營收指引僅較共識高約10億美元,但未納入中國銷售,若許可落地,單季可望額外挹注20至50億美元,成為上修的最大變數。整體而言,AI算力需求仍強,市場多頭結構未破,半導體類股同步受惠。

AI平台龍頭穩居,營收與獲利年增逾五成

輝達核心業務為GPU加速運算平台,結合CUDA軟體、生態系與網路互連,驅動雲端、企業與超級電腦的AI訓練與推論。第二季營收達467.4億美元,年增56%,調整後EPS為1.05美元,高於LSEG共識的1.01美元;整體獲利年增約61%。數據中心營收雖略失色,但仍較去年同期擴張56%,顯示大客戶對算力投資未顯著降溫。公司同時指出Blackwell新平台的拉貨正在展開,世代轉換如期推進。

成長節奏放緩,短線消化壓力高於超額驚喜

在去年中AI行情起飛後,輝達現階段面臨高基期與客戶汰舊換新的雙重拉扯,第二季為2023年中以來最慢的成長期。法說會訊息顯示,第三季指引溫和高於市場,與去年多季連番大幅超標的節奏不同。多數機構仍偏多,但也有聲音關注今年整體AI資本支出消化能力與Blackwell轉換期間的短期波動,超額驚喜的空間相對收斂。

車用業務衝出亮點,自駕與機器人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車用業務本季營收5.86億美元,年增69%,主因自駕解決方案動能強勁並開始出貨DRIVE AGX Thor SoC,結合DriveOS形成硬軟整合的「全堆棧」平台。管理層強調,隨產業朝向視覺、語言、大型模型與更高等級自動化發展,車用與機器人將成為AI的下個重要戰場。既有合作夥伴包括豐田、賓士、富豪、比亞迪與鴻海等,特斯拉在放棄Dojo後亦更依賴輝達GPU進行自駕模型訓練,長線可望擴大可服務市場。

中國變數未了,風險與機會並存

中國正推動AI晶片產能倍增以追求科技自主,美中角力加深了輝達在最大海外市場之一的變數。雖然H20禁令傳出已有部分客戶獲得美方許可,但公司在第三季展望中仍保守排除中國銷售。若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緩解,單季可望增加20至50億美元營收,帶來上修的選擇權;反之,若本土供應鏈快速崛起,長線市場份額競爭將更激烈。

短期雜音可控,Blackwell拉貨與許可進度是關鍵

市場關注兩大時程,一為Blackwell產能開出與交付節奏,二為中國出貨許可的明確性。前者決定高毛利加速卡與系統的出貨曲線,後者影響近季營收彈性與能見度。公司表示Blackwell進度符合預期,意味著世代交替的高峰仍在後頭,短線雜音不改中期擴張路徑。

產業資本開支續撐,多年級AI循環未完

華爾街交易員指出,這份財報基本已打消「AI交易瓦解」的顧慮。半導體類股隨之走強,SMH與AI受惠股如AMD、博通同步反彈。更重要的是,管理層在法說會估算至本年代末,AI基礎建設投資將累計達3至4兆美元,意謂雲端服務商、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多年度算力升級仍在早期階段,對上游晶片、網路、機櫃與電力供應鏈形成結構性需求。

大盤創高背書情緒,流動性與估值仍需拿捏

在經濟數據與輝達財報帶動下,標普500突破6,500點再創收盤新高,顯示資金風向仍偏向風險資產。不過部分資深投資人提醒,市場對寬鬆資金「成癮」,若未來利率或流動性環境轉緊,成長股估值可能面臨重估壓力。對輝達而言,長多趨勢明確,但短線波動度仍須納入風險管理。

多空分歧加大,目標價帶狀落在100至200美元

最新評等面,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給予賣出與100美元目標價,擔心今年缺乏上修空間與AI投資消化風險;德意志銀行維持持有、目標價自155調升至180美元,認為技術領先仍在但評價合理;D.A. Davidson維持中立並將目標價由135上調至195美元,看法建立在長期算力需求不減;滙豐維持持有、目標價200美元,預期供應不穩與中國不確定性短期壓抑股價。同時,摩根大通、伯恩斯坦、花旗與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上調目標價,市場名人亦直言股價「想要200美元」。

股價技術面震盪,基本面支撐中期上行

財報夜間一度重挫逾5%後,輝達迅速收復跌幅,顯示買盤逢回承接力道仍在。自入夏以來股價先行上漲近兩成,財報當天出現「漲多消化」屬合理現象。短線關注180美元附近的變動支撐與200美元整數關卡的心理壓力,中期方向仍取決於Blackwell出貨節奏、雲端資本開支上修與中國銷售能見度。

投資重點回歸三要素,基本面與催化劑並進

未來一至兩季的關鍵為Blackwell放量速度、中國許可與H20出貨進度,以及雲端與企業AI資本開支對2026年預期的上修幅度。車用自駕與機器人業務的持續放大,亦提供營收結構多元化的第二成長曲線。若上述三項催化同步正向,評價有望再獲重估;若出現延宕,股價則可能在高位區間整理以等待基本面追上。

總結回到定價核心,算力長牛仍是主戲

數據中心二度小失手並未動搖輝達在AI硬體與生態的領先地位,第三季指引保守納入中國風險,反而保留上修空間。隨產業進入多年級AI投資循環,輝達的市占、產品世代與平台化優勢仍具延續性。短線波動難免,但中期多頭結構與產業地位仍在,對評價的關鍵在於Blackwell交付與中國市場變數的落地速度。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輝達財測續強,資料中心失色

【美股動態】輝達財報超預期但數據中心銷售未達預期

【美股研究報告】輝達資料中心營收連兩季失色,股價是否被高估?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