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智慧座艙、保險改革,汽車產業技術革命加速,市場滲透率與隱憂並存。
自駕車技術正加速改變全球汽車格局,從商業機器人計程車 (Robotaxi) 到智慧駕駛輔助系統(ADAS),安全性、產業鏈和消費者行為皆受波及。美、歐及中國的領軍企業如Tesla (TSLA)、NIO (NIO)、Alibaba (BABA) 都在自動駕駛、智慧座艙布局中積極搶佔市場先機。
目前,美國五大城市已有超過1,500台Robotaxi投入商業運營,部分自駕貨車也在德州與Permian盆地上路。據Goldman Sachs 推估,至2030年全美Robotaxi數量將增至35,000輛,但消費者層面的普及仍受限。2025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指出,2035年新售乘用車中僅4%具Level 4自動駕駛能力,絕大多數仍需人類監控。
技術效益方面,Waymo 公布的Robotaxi事故率顯著下降,受傷事故與氣囊爆開案例分別減少78%和79%,激勵分析師預言Robotaxi保險成本可望在2040年前從每英里50美分降至23美分。個人車輛上的自動緊急煞車(AEB)也證實能使前方追撞事故下降50%。不過,綜合型自駕輔助系統如特斯拉Autopilot與福特BlueCruise,尚未展現明顯安全改善,反而因部分駕駛過度依賴自動化而引發新風險,去年美國保險業開始針對相關防護措施建立新評分機制。
自駕車普及不僅將重塑保險產業,事故責任將由駕駛人逐漸轉向車廠與系統供應商,法定保險、產品責任險比重攀升。Tesla已推出以駕駛行為反映保費的自家保險產品,預示車主未來將負擔更細緻、動態化的保險結構。若車輛維護不當導致系統失效,責任仍歸車主。
中國智慧電動車領頭企業NIO (NIO) 近日發布全新ES8旗艦三排SUV,以900V高壓架構、102kWh電池、最大輸出520kW/700N·m、極速3.97秒破百及635公里續航,成為中國最大純電SUV。NIO亦將智慧座艙、零重力座椅等新科技導入,並在歐洲以EL8布局市場。阿里巴巴(Alibaba, BABA) 則扶植智能座艙科技公司Banma準備赴港IPO,推動汽車數位化與AI座艙應用,連BMW(寶馬)都納入合作夥伴。
展望未來,雖自駕技術持續精進、安全效益初見端倪,但法規、責任認定、系統安全性與消費者信心仍是普及瓶頸。加上車輛汰舊換新週期長,至2049年主流車都難全面自動化。汽車產業的技術革命已啟動,如何兼顧創新與風險,將是各大車廠與保險業者共同迎戰的主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