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輝達(NVDA)股價近期連續下跌,主要受川普關稅言論與美國對中國企業制裁影響,市場憂心其在中國的重要客戶如浪潮遭到限制,將衝擊出貨與營收。同時,微軟取消部分資料中心計畫,也讓投資人擔憂AI伺服器需求成長放緩。短期內市場情緒偏保守,股價可能持續震盪。
儘管面臨政策不確定性,輝達在AI晶片市場具明顯技術與市佔優勢。分析預估至2030年,AI晶片市場規模將達3,600億美元,輝達維持77%市佔率。雖短期有雜音,但AI長期趨勢未變,對中長線投資人而言,現階段下跌反而提供佈局機會。建議關注後續政策走向與雲端業者資本支出動態。
新聞資訊
輝達股價重挫,發生了什麼事?
輝達(NVDA)股價週三下跌5.7%,週四早盤再跌1.9%,來到每股111.45美元。市場主要擔心美國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的政策將波及半導體產業。川普近日重申若當選總統,將對進口晶片課稅,而輝達的先進晶片多由台灣代工製造,恐首當其衝。
此外,美國政府最新將數十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黑名單,包含輝達在中國重要客戶之一的浪潮(Inspur)子公司,進一步衝擊其在中國的業務前景。這兩項風險疊加,造成市場信心動搖,賣壓湧現。
輝達在中國的業務為何這麼關鍵?
中國是輝達AI晶片的重要市場之一。尤其像浪潮這類伺服器製造大廠,是輝達高效能運算GPU的主要買家。此次美國對中國企業祭出出口限制,恐導致輝達無法出貨某些高階晶片至中國,影響其整體營收成長動能。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下,市場對輝達中國業務的成長前景持續轉趨保守,短期內難以快速修復。
除了中國與關稅,美國本土市場也面臨壓力?
根據TD Cowen分析師報告,微軟(MSFT)在過去六個月內取消了美國與歐洲的兩個資料中心建案,原因是預估未來供給將超過需求。這顯示出企業對於AI基礎設施投資已開始趨於保守。雖然Alphabet(GOOGL)與Meta(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接手部分產能,但整體來看,美國市場對AI需求的成長也進入評估階段,對輝達短期訂單可能造成影響。
未來展望仍值得期待嗎?
儘管短期風險升高,但從長線來看,輝達仍具備領導AI晶片市場的優勢。Susquehanna預測,AI晶片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20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3,6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該機構預估,到了2030年,輝達仍將保有約77%的市佔率,顯示其在技術與生態系統上的壟斷地位仍難以動搖。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是逢低佈局的機會。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經濟超預期無用,美股續跌!(2025.03.28)
【美股新聞】微軟縮減數據中心,AI投資節奏放緩,引市場關注!
【美股新聞】美中科技戰升溫,輝達營收面臨巨大風險,股價重跌近6%!
【美股新聞】AI資安龍頭CrowdStrike獲分析師看好,成長潛力不容忽視
【美股新聞】輝達也靠它!戴爾成AI基建關鍵公司,股價潛力被低估?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