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勢】AI熱潮續燃,美股指數收高!(2025.08.29)

大盤解析

輝達(NVDA)財測展望在市場的高標準期待下稍嫌不足,導致美股期貨在亞洲時段下跌。不過,美國第二季 GDP 修正值上修至 3.3%(高於預期的 3.1%),初領失業金人數從 23.4 萬人回落至 22.9 萬人(優於預期的 23.0 萬人),顯示美國經濟韌性仍強,進一步收斂跌幅。盤中市場消化財報利空後,AI 投資趨勢的長線信心吸引逢低買盤進場,最終帶動大盤指數翻紅。
類股方面,資訊科技表現亮眼。輝達 CEO 黃仁勳在法說會中駁斥「AI投資放緩」的疑慮,強調未來五年將有數兆美元的市場機會。受此激勵,博通(AVGO)、美光(MU)、思科(CSCO)皆同步上漲,超微(AMD)亦受惠。AI 軟體與基礎建設概念股同樣走強,Datadog(DDOG)、甲骨文(ORCL)、ServiceNow(NOW)普遍收高。通訊服務類股漲幅居前。Meta(META)與 Alphabet(GOOGL)受惠於數位稅政策疑慮降溫,其中 Alphabet 創歷史新高。
在 Jackson Hole 會議後,市場認為聯準會降息門檻降低,風險偏好有所提升。防禦型板塊如公用事業、必需型消費品與醫療保健則相對疲軟,投資人資金回流至成長與科技題材。
 

財報速覽

Affirm財報超預期,股價盤後大漲15%,營運正式轉盈

Affirm (AFRM) 公布2025財年第四季財報表現亮眼,營收與每股盈餘(EPS)均優於市場預期,推動盤後股價飆升15%。該公司首次實現營運轉盈,並重申先前的獲利承諾時程,展現其「先買後付」(BNPL)商業模式的持續擴張潛力。然而,面對Walmart改與競爭對手Klarna合作、Klarna即將上市等挑戰,Affirm未來仍需強化競爭優勢與夥伴生態。

營運轉盈推升市場信心,Affirm盤後大漲並擴大全年漲幅至逾45%。未來能否持續成長,將取決於其應對激烈競爭與擴大商業合作的能力。

  • 財報表現亮眼
    Affirm公布每股盈餘為0.20美元,幾乎為市場預估的兩倍(預估為0.11美元);營收達8.76億美元,亦優於預期的8.37億美元。

  • 營運轉虧為盈
    本季淨利為6,92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4,510萬美元;公司強調這是根據去年既定計畫實現的營運獲利目標。

  • 商品交易總額成長
    本季總交易金額(GMV)達1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3%,顯示消費者對BNPL模式接受度持續升高。

  • 競爭環境壓力升溫
    Affirm儘管與Amazon、Shopify、Apple合作穩固,但Walmart近期轉向與Klarna合作,後者也準備IPO,將加劇市場競爭。

  • 未來展望穩健
    Affirm預測下一季營收為8.55億至8.85億美元,GMV預估介於101億至104億美元,持續展現成長動能。

 

焦點新聞

總經

美股資金輪動加速,小型股大幅跑贏科技股創下歷史差距

8月美股市場出現明顯資金輪動趨勢,小型股Russell 2000指數單月漲幅達7.3%,遠超科技股為主的Nasdaq 100僅1.5%的漲幅,創下自1985年以來5%最弱相對表現之一。聯準會主席鮑爾在Jackson Hole釋出可能降息訊號,加上投資人對AI投資報酬的懷疑,促使市場從高估值科技股轉向更具估值優勢的小型股。

隨著降息預期升溫與投資人調整投資組合,小型股迎來難得領漲時刻,後續能否延續漲勢將視美國就業數據、通膨與Fed決策走向而定。

  • 小型股明顯跑贏大型科技股
    8月Russell 2000指數上漲7.3%,遠超Nasdaq 100的1.5%,ETF數據顯示iShares Russell 2000 ETF大漲,而Invesco QQQ基本持平。

  • 降息預期為主要催化劑
    鮑爾暗示最快9月可能降息,帶動依賴融資的小型企業受惠更多,反觀現金流充裕的科技巨頭反應相對平淡。

  • AI成長疑慮浮現
    市場對AI未來報酬與商業化速度產生懷疑,尤其Nvidia (NVDA) 儘管財報穩健,但受限中國禁令與營收前景不明,科技股投資情緒轉趨保守。

  • 科技股估值仍偏高
    儘管UBS認為AI潛力足以支撐高估值,但若未能兌現收益預期,恐對股價構成壓力,尤其在市場對高利率敏感時期。

  • 後續觀察重點聚焦Fed
    9月將公布的非農就業(9/5)、CPI通膨數據(9/11)及FOMC會議(9/17)將影響資金是否續流入小型股,成為後市關鍵變數。

 

歐盟與美國達成新貿易協議,將降低雙方汽車關稅並取消部分工業產品關稅

歐盟與美國於7月底達成貿易框架協議,歐盟委員會提議取消對美國工業品的進口關稅,以換取美國降低對歐洲汽車的關稅。該協議旨在避免關稅戰升溫,儘管具有不對等性,仍被歐盟視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儘管雙方在數位服務與鋼鋁等敏感項目上仍未妥協,此協議仍代表全球兩大經濟體在保護主義升溫背景下的一項重大妥協。

歐美新貿易協議顯示雙方願意在保護主義環境中尋求互利妥協,但協議仍存不對等與潛在爭議,未來能否擴大合作仍有待觀察。

  • 歐盟取消部分對美工業品關稅
    歐盟提議取消多數美國工業產品關稅,包括部分農產品如馬鈴薯與豬肉,藉此換取美方降低汽車關稅,展現務實姿態。

  • 美國汽車關稅降至15%
    原本高達27.5%的歐洲汽車進口關稅將降至15%,此措施已自8月1日起生效,對德國與義大利車廠具明顯利多。

  • 協議不對等引發疑慮
    歐盟需做出更多讓步,包括購買美國能源與取消更多關稅,而美方仍保留對70%歐盟出口品的關稅。

  • 敏感項目未納入協議
    雙方未就數位稅、鋼鐵、鋁與稻米等產品達成共識,其中鋼與銅等仍維持高達50%的關稅。

  • 巴西啟動報復評估程序
    因美方對巴西商品徵收50%關稅,巴西正評估是否啟動貿易報復,拉美與美國間貿易緊張有升溫趨勢。

 

聯準會理事Lisa Cook提告川普政府,挑戰總統解職權限並捍衛央行獨立性

美國聯準會理事Lisa Cook正式提起訴訟,指控總統川普無權將其免職,此舉恐對聯準會的獨立性產生重大影響。川普以2021年Cook在未任職Fed前涉嫌房貸詐欺為由宣布開除她,但Cook否認指控並提出臨時禁令申請,要求法院阻止免職行動。此案可能演變為憲政訴訟,並進一步影響金融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信心。

此案不僅是個人職位爭議,更是對聯準會免於政治干預原則的重大挑戰,最終可能送至最高法院,結果將牽動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國央行獨立性的觀感。

  • 川普試圖罷免Cook引發法律戰
    川普於8月25日宣布將解除Cook職務,指其在2021年涉入房貸詐欺,但Cook強調自己未違法,並以「未經正當程序」為由提起訴訟。

  • 聯準會獨立性面臨考驗
    法律規定總統僅能「因故」罷免聯準會理事,川普是否具備此權限成為訴訟焦點,案件可能衝擊央行免受政治干預的根基。

  • 市場對政策前景產生不確定性
    訴訟消息公布後,美元走軟,市場擔憂聯準會決策可能遭受白宮干預,尤其在川普持續施壓要求降息的背景下。

  • 政治任命與司法角力升溫
    若Cook被免職,川普將有機會任命盟友進入Fed董事會,並加速提名Stephen Miran以掌控貨幣政策投票權。

  • 聯準會前所未見的法律測試
    自1913年Fed成立以來,從無總統罷免理事的前例,此案將成為定義中央銀行治理架構與行政權限邊界的指標案件。

 

個股

輝達與白宮磋商AI晶片出口中國,市場估值高達500億美元但面臨地緣政治阻力

輝達 (NVDA) 執行長黃仁勳表示,與川普政府針對Blackwell系列AI晶片「降規版」出口中國的談判仍在初期階段,預期將需時推進。儘管中國市場估值達500億美元,華府內部對於任何AI能力輸出至中國仍有重大安全疑慮。輝達已將中國銷售排除於本季財測之外,凸顯中美科技戰持續對其營運前景構成高度不確定性。

輝達試圖維持中國市場佔有率,但須在美中技術角力下尋求政治妥協,其AI業務全球擴張能否順利仍取決於華府政策走向與晶片出口許可談判結果。

  • 降規版Blackwell晶片成焦點
    輝達正與白宮協商向中國出口效能低30%至50%的Blackwell晶片,作為規避全面禁售的折衷方案,但尚未獲出口許可。

  • 中國市場潛在價值巨大
    黃仁勳表示,中國AI市場對輝達估值高達500億美元,公司希望在政治限制之下,仍能回補部分營收缺口。

  • 已排除中國銷售預期
    本季財測未納入中國貢獻,顯示對出口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即便川普政府曾就H20晶片提供15%銷售分成換取許可。

  • 地緣政治風險仍高
    美國鷹派認為即使是降階晶片亦可能被中國軍事用途挪用,對技術擴散風險持續高度警覺。

  • CEO展現彈性談判立場
    黃仁勳表態若為達成出口許可,「願接受任何條件」,凸顯公司對維持中國業務的迫切性與策略務實。

 

Tesla自駕技術遭美消費者質疑,FSD吸引力不增反減,品牌聲譽持續惡化

一份最新調查顯示,特斯拉(Tesla, TSLA)主打的全自動駕駛(FSD Supervised)技術不但未能成為品牌賣點,反而導致更多美國消費者對購買該品牌望而卻步。該結果加劇了市場對其自駕策略與安全性的質疑,同時也凸顯其在全球銷售下滑、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與此同時,Waymo等競爭對手透過更謹慎的部署策略,在自駕市場取得領先地位。

FSD未能打動主流市場,反成Tesla品牌包袱,若無法快速改善安全形象與用戶信任,自駕技術恐難成為Tesla的成長引擎。

  • FSD引發消費者反感
    根據Slingshot Strategies調查,僅14%受訪者因FSD更願購買Tesla,反之高達35%表示會因此轉向其他品牌,近半數甚至認為應禁止FSD上路。

  • 品牌信任度持續惡化
    調查指出,目前36%消費者認為Tesla不安全,遠高於Honda與Toyota;特斯拉在近月頻繁面臨產品責任訴訟,更加劇市場疑慮。

  • 銷售與擴張遇瓶頸
    Tesla在歐洲市場7月銷量年減40%,為連續第七個月下滑;而在美國,FSD與自駕計程車試營運遭遇法規與社區溝通不足的挑戰。

  • 與Waymo策略分歧
    相較Waymo強調高解析地圖與分階段部署,Tesla採用以AI與攝影機為核心的快速擴張策略,被業界認為更具風險但可節省成本。

  • 自駕前景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儘管Elon Musk聲稱FSD將帶來「超指數級成長」,但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Tesla全面部署自駕服務的時間點可能延後至2028年之後。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目前美股的中長期支撐與上漲動能主要來自降息預期及 AI 想像空間,加上企業財報成長亮眼、經濟表現穩健,預期將推動美股繼續上行,這波牛市的終點遠未結束。儘管短期可能出現經濟數據波動、降息預期調整、川普政策變化、評價偏高疑慮等雜音干擾,但整體美股依然健康,產業上 AI 軟硬體、機器人、能源股、低軌道衛星、軍工(無人機)、量子電腦、加密貨幣等產業為市場焦點及未來趨勢,投資人可重點關注。今日將有美國 7 月 PCE 數據、個人所得與支出月增率,以及 8 月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透過這些數據持續確認通膨與經濟趨勢,以判斷未來利率可能走向。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輝達財報揭曉,美股盤後承壓!(2025.08.28)

【美股焦點】Circle股價大起大落,內部拋售疑慮與支付革命誰更勝出?

【美股焦點】川普關稅大刀揮向重型卡車業!龍頭廠帕卡恐倒地?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