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美國於台灣時間週四凌晨將公布 5 月 FOMC 利率決策結果。在會前,最新的經濟指標和聯準會官員談話已削弱市場對降息的期望,投資人擔心鮑爾本週可能語帶鷹派,致使風險偏好在決議前夕迅速降溫。
同時,亞幣普遍走升帶來的套利回吐,也激起避險需求,美股期貨在亞洲與歐洲盤先行走弱,隨後開盤承壓。另外,川普宣稱美方將直接向欲閃避關稅的國家提出一次性讓步清單,並明確否決加拿大獲豁免的可能,顯示其不再循雙邊磋商模式,引發市場對貿易戰再升級的疑慮,美股三大指數同步下挫、跌幅約 1%。
避險情緒升高略為走揚,使公用事業與必需型消費等防禦類股相對抗跌;油價勁揚則推動能源股全面走高。反觀,川普預告兩週內將公布藥品關稅細節,重創醫療保健類股。
財報速覽
超微財報優於預期但受AI晶片出口管制影響,數據中心業務成成長亮點
超微(AMD)公布2024財年第一季財報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並對下一季營收提供強勁展望,儘管受到AI晶片出口中國的限制影響。公司執行長蘇姿丰強調,儘管面臨監管挑戰,但憑藉領先產品組合,仍可維持成長動能。數據中心事業受惠於EPYC處理器與Instinct GPU需求強勁,成為本季最大亮點。展望未來,超微將持續受益於AI基礎建設擴張,惟出口管制將在短期內對營收造成壓力。
重點摘要
- 財報亮眼超預期
超微第一季調整後每股盈餘96美分,優於市場預估的94美分,營收達74.4億美元,也超出預期的71.3億美元,年增36%;淨利為7.09億美元,年增逾4倍。 - AI出口限制成營收逆風
由於美國限制Instinct MI308X等AI晶片對中國出口,超微預估本季將損失約7億美元營收,全年損失恐達15億美元。 - 數據中心業務強勁增長
數據中心營收達37億美元,年增57%,超越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EPYC處理器與Instinct GPU的強勁需求,特別是在大型AI模型訓練與推論應用。 - 消費與遊戲業務表現分歧
Client與Gaming業務總營收為29億美元,年增28%。其中,筆電與PC晶片銷售(Zen 5)年增68%,但遊戲晶片收入則下滑30%。 - 嵌入式業務略顯疲弱
嵌入式部門營收為8.23億美元,年減3%,主要來自2022年收購Xilinx的業務,增長動能放緩。
美超微財測再度令人失望,AI伺服器需求遞延與宏觀逆風壓抑成長預期
美超微(SMCI)最新財報與財測皆低於市場預期,引發投資人失望,股價在盤後交易下跌約4%。儘管第三季財報與一週前的初步預告相符,但第四季的營收與每股盈餘預測明顯落後分析師預期。管理層指出,AI平台轉換期(從Hopper轉向Blackwell GPU)導致客戶遞延下單,加上新關稅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短期壓力。過去一年股價雖因AI伺服器熱潮大漲,但財務內控風波與市場波動也增添挑戰。
重點摘要
- 第三季財報低於預期
調整後每股盈餘為31美分,市場預期為50美分;營收為46億美元,亦低於預期的54.2億美元,年增率僅19%;淨利年減幅度大,從去年同期的66美分降至17美分。 - 第四季展望同樣疲弱
預估調整後每股盈餘為40至50美分,營收為56至64億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9美分與68.2億美元,反映市場需求不確定性與競爭激烈。 - AI伺服器需求延後
執行長梁見後指出,客戶正在觀望Hopper與即將推出的Blackwell GPU平台間的轉換,導致採購決策延遲,預期將於6月至9月間恢復動能。 - 關稅與宏觀環境壓力增大
因應川普於4月初宣布的新一輪進口商品關稅,公司未提供2026財年預測,顯示未來面臨不確定性增加。 - 財務與公司治理風波逐漸平息
雖去年遭空頭機構指控財報造假,且遭四大會計師之一Ernst & Young辭任,但獨立委員會未發現重大管理誠信問題,公司近期也恢復納斯達克合規狀態。
焦點新聞
總經
美中貿易代表將在瑞士會談,為貿易戰降溫鋪路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與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本週末將在瑞士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面,雙方將針對經濟與貿易問題展開會談。這是自川普政府近期對中國祭出最高達145%關稅後,雙方首次高層正式接觸,目的為降溫不斷升級的貿易戰。Bessent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追求「公平貿易」。此次會談可能為未來的協商鋪路,雖不以達成大規模協議為目標,但對市場信心已產生正面影響。
重點摘要
- 高層會談目標為貿易降溫
美國財政部長Bessent與貿易代表Greer將於週末在瑞士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晤,強調「先降溫,再協商」,為貿易戰轉向鋪路。 - 關稅升至歷史高點引發壓力
川普政府上月對中國商品課徵最高145%關稅,幾近實質禁運,引發市場擔憂與中方報復性關稅,Bessent直言此種模式「無法持久」。 - 美方重申不尋求脫鉤
Bessent表示美國不希望與中國經濟脫鉤,而是希望重新平衡貿易關係,促進互惠開放並保護美國國安與經濟利益。 - 市場對會談反應正面
會談消息公布後,美股期貨由黑翻紅,顯示投資人對雙方對話持樂觀態度,期盼貿易衝突降溫有助全球經濟穩定。 - 中國仍未納入正式貿易協商名單
Bessent透露目前美方正與17個貿易夥伴進行談判,但中國尚未列入正式對話對象,本次瑞士會談或為起始點。
川普淡化貿易協議重要性,市場對美國談判立場產生疑慮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再度針對貿易政策發表強硬言論,稱美國「不需要簽署協議」,與其幕僚日前積極釋出的談判進展訊息產生矛盾。儘管財政部長Bessent與其他高層曾表示與多國的雙邊協議「接近完成」,川普卻公開表示「我們是市場的供應者,不是尋求者」,並批評幕僚誤導外界期待。此一轉變引發市場擔憂,恐使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升高,拖累美股表現。
重點摘要
- 川普否認急於簽署協議
川普表示「我們不需要簽協議,他們需要」,突顯其對談判主導權的強硬立場,與幕僚「即將達成多項協議」的說法形成落差。 - 幕僚與總統說法出現矛盾
財政部長Bessent日前稱「幾項協議即將完成」,但川普轉而怪罪幕僚過度承諾,指稱重點在於「設定價格,而非簽約數量」。 - 市場反應轉趨謹慎
川普發言導致週二下午美股下挫,顯示投資人對談判進度失望,擔心未來幾週無法看到具體貿易成果。 - 貿易夥伴協議仍未明朗
儘管川普稱與印度、南韓、日本「有潛在協議」,但至今未有任何具體協議內容或簽署計畫曝光。 - 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經濟預期
企業與投資界原本期待雙邊協議有助緩解關稅衝擊,如今在川普轉變說法後,對未來貿易政策走向感到困惑。
個股
輝達CEO黃仁勳稱中國AI市場將達500億美元,出口受限恐重創美國利益
輝達(Nvidia, NVD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中國人工智慧市場未來兩至三年內將成長至約500億美元,若美企無法參與其中,將是「巨大的損失」。在美國政府擴大對中國晶片出口限制後,輝達因無法出口H20晶片,預估單季將承受55億美元損失。黃仁勳強調願支持政府政策,但指出美國應保持靈活,以維護就業、稅收與全球領先地位。儘管輝達成長仍快於其他大型科技股,但面臨出口限制與市場成熟雙重挑戰。
重點摘要
- 中國AI市場潛力驚人
黃仁勳估計中國AI市場將在未來兩至三年達500億美元,呼籲若美國企業無法參與,將損失稅收、就業與經濟成長機會。 - 出口限制導致鉅額財務衝擊
美國禁令限制輝達向中國出口H20晶片,輝達預估將因而在本季承受55億美元營收損失,是迄今影響最重的出口政策衝擊。 - 黃仁勳強調保持政策彈性
雖表態支持政府決策,黃亦呼籲在推動AI全球布局之際,美方應「保持敏捷」,讓美國AI產品領先全球。 - 輝達成長放緩但仍領先同業
儘管分析師預期輝達2024年第一季營收年增65%,達431億美元,但相較去年同期260%以上增幅,成長動能明顯趨緩。 - 對中國科技競爭者評價正面
黃仁勳直言中國在AI領域「並未落後」,並稱華為是全球最具實力的科技公司之一,顯示中國科技實力不可忽視。
Uber強推返辦公與福利縮減引員工反彈,管理層態度強硬不退讓
Uber(UBER)近期宣布將員工每週到辦公室天數從兩天提高至三天,並將享有帶薪長假(sabbatical)的年資門檻由五年提升至八年,引發內部強烈反彈。在員工大舉湧入公司內部論壇表達不滿後,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於全員大會中強調:「It is what it is」,表示公司願承擔風險,以追求更高績效。該事件突顯科技產業員工與高層在後疫情時代對工作彈性與企業文化的分歧。
重點摘要
- 返辦公規定升級引發爭議
自6月起,Uber員工需每週到辦公室三天,取代原先兩天政策,並嚴格追蹤出勤情況,目的是強化協作與企業文化。 - 長假福利門檻調升
原需服務5年即有資格申請1個月帶薪長假,政策更新後須任職8年,已有計畫的員工感到被「臨時改變承諾」。 - 高層態度強硬,要求員工聚焦貢獻
Khosrowshahi直言:「這是我們選擇承擔的風險」,並稱「我們不求只是好,要變得偉大」,強調公司轉型為「AI驅動企業」需更高投入。
內部溝通氛圍惡化
員工在Slido論壇質疑政策背後是否為逼退策略,高層否認與裁員或節省成本有關,但人資長批部分評論「不專業且不尊重」。 - 擴建辦公空間因應需求
為因應座位與會議空間不足問題,Uber將於三藩市與西雅圖增加70萬平方英尺辦公空間,預計2026年前完成擴建與改造。
特斯拉在歐洲主要市場銷售暴跌,面臨本地與中國電動車品牌激烈競爭
特斯拉(Tesla, TSLA)4月在德國與英國的新車銷售分別年減62%與46%,跌至兩年來新低,儘管當地整體電動車市場仍持續成長。德國單月銷售僅885輛,英國則僅售出512輛,雙雙落後於Volkswagen與比亞迪(BYD)等競爭對手。分析指出,消費者可能正在等待即將於6月交付的改款Model Y,但目前銷售低迷已反映出品牌吸引力下降。此外,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政治的關聯性也引發歐洲市場部分反感與抗議。
重點摘要
- 德英市場銷售重挫
特斯拉4月在德國僅售出885輛新車,英國則為512輛,分別年減62%與46%,為逾兩年來新低。 - 市占率明顯下滑
特斯拉在英國電動車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12.5%跌至9.3%,顯示品牌在當地的競爭力正在流失。 - 本地與中國品牌快速竄起
Volkswagen與BYD在英國的電動車銷售大增,分別年增194%與311%,搶占特斯拉市占。 - 消費者觀望改款Model Y
新款Model Y預計6月開始交付,市場仍需數月觀察其是否能挽回銷售動能與品牌吸引力。 - 政治因素加劇形象爭議
馬斯克與川普的關係及其政治立場在歐洲引發抗議與破壞事件,恐進一步損害特斯拉品牌形象與銷售表現。
亞馬遜旗下Zoox自駕車在拉斯維加斯發生事故後召回270輛,更新軟體解決預測缺陷
亞馬遜(Amazon, AMZN)旗下自駕車公司Zoox因4月在拉斯維加斯發生的輕微碰撞事故,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交報告並召回270輛Robotaxi。事故原因為自駕系統在特定情況下錯誤預測其他車輛行動,增加碰撞風險。儘管無人受傷且損害輕微,Zoox已全面更新軟體並暫停無人駕駛運營,完成測試後現已恢復上路。此事件突顯亞馬遜在自駕車領域的落後地位,與Waymo、特斯拉相比仍需時間追趕。
重點摘要
- 自駕系統預測錯誤導致召回
Zoox於4月8日發生一起無人車與傳統車輛碰撞事件,經調查為自駕系統誤判他車行為所致,導致召回270輛車。 - 即時更新軟體恢復運行
公司完成軟體修正並部署至所有車輛後,已恢復Robotaxi與測試車隊的道路運營,顯示風險已控制。 - 亞馬遜在Robotaxi競賽中落後
與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已在多個城市商業化運營相比,Zoox仍處於測試與初期部署階段。 - 特斯拉計劃6月推出Robotaxi
特斯拉(TSLA)預計6月在奧斯汀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但該公司過去曾多次延後類似計畫。 - NHTSA近期結束對Zoox另一調查
去年針對兩起因急剎車導致的追撞事故進行調查後,NHTSA於上月結案,僅導致輕微傷害,顯示監管單位仍密切關注其技術風險。
強勢類股

圖片來源:Finviz
放大鏡觀點
美國將在 5/7 公布晶片關稅,市場高度關注是否加重對中國科技的出口限制,不過關稅面對整體盤勢的主導性已不如一個月前,而在於個別公司的財報表現及未來展望、經濟數據對聯準會利率決策的影響。受關稅影響程度較大的公司,例如福特 (F),皆因關稅不確定性而未給出 2025 年財測,讓市場存在更多不確定性,但也有部分免疫於關稅衝及,如 ServiceNow (NOW)、Doulingo (DUOL) 等個股,持續展現穩健的財報及樂觀展望,即便美股身處黑暗,但依舊有繁星在夜空熠熠生輝,在市場處於半信半疑當中,持續推動美股走揚。
展望未來,財報季進入最後高峰,今日有有 Uber (UBER)、迪士尼 (DIS)、安謀 (ARM) 等重點財報,以及週四凌晨 FOMC 會議,將繼續影響盤勢表現,而關稅戰進展、經濟數據表現及後續聯準會態度,也會進一步主導中長線趨勢。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美股全面收黑,蘋果挫逾3%!(2025.05.06)
【美股研究報告】Palantir 25Q1 成長動能依舊強勁,盤後股價為何大跌逾 9%?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