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短評
輝達 (NVDA) Blackwell 晶片極為複雜,價格高昂,但需求旺盛,是輝達未來營收的主要來源。預計2025年全面生產,且將在未來幾年為輝達帶來巨額營收,但短期內毛利率可能受到生產成本影響,預計將在2025年底恢復。儘管面臨競爭和挑戰,輝達在AI晶片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其Blackwell晶片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建議投資人關注其實際銷售表現、競爭格局的變化以及市場整體規模。
另外,雖然輝達推出 AI PC,試圖切進價值 500 億美元市場,但就現實層面來說,對市值超過 3 兆美元的公司來說,影響有限,目前主導輝達獲利成長仍是以 GPU 為主,但成長率早已觸頂反轉,故輝達在 2023、2024 年驚人漲幅之後,2025 年較難再複製飆股時期的瘋狂。
新聞資訊
輝達於2024年股價飆漲逾170%,成為AI革命的代名詞。其Blackwell晶片,預計2025年全面生產,是驅動這波成長的主要因素。Blackwell晶片複雜且價格高昂,單顆高階配置價格可達數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但需求仍然強勁,預計未來幾年將為輝達帶來數千億美元的營收。
然而,輝達的成功也面臨挑戰。Blackwell晶片的推出並非一帆風順,曾因設計瑕疵和過熱問題延遲上市。此外,毛利率也因初期生產成本較高而略微下降,但分析師預期將在2025年底恢復到以往水準。
競爭方面,AMD、Intel等公司正積極追趕,但輝達憑藉其強大的軟體生態系統、硬體生態系統和系統專業知識,以及龐大的市場佔有率(2024年AI晶片市佔率超過70%),仍然保持領先地位。 部分大型科技公司也開始自行設計AI晶片(Captive Silicon),但輝達的GPU在需要彈性的應用場景中仍佔據主導地位。
延伸閱讀:
【美股新聞】輝達公布個人AI超級電腦Digits, 下一步進軍PC市場?
【美股新聞】2025年必投AI軟體股,投行分析師青睞這3檔!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