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Uber是從出行服務到全球即時配送平台
Uber (UBER) 是全球領先的行動即服務(Mobility-as-a-Service)平台,業務涵蓋叫車、餐飲配送(Uber Eats)、雜貨零售配送、貨運與自駕車技術合作等領域。透過單一帳號與應用程式,消費者能享有「點到點」的數位生活服務。司機與商家則能接觸全球市場與穩定需求。Uber 的規模與平台效應是其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
Uber 25Q1 財報健康但缺乏驚喜
Uber 第一季營運展現強勁動能,營收年增 14% 至 115 億美元,EPS 從去年同期虧損 0.31 美元轉為獲利 0.83 美元。月活用戶成長 14% 至 1.7 億人,行程數年增 18%,兩者皆來自參與度與頻率提升,而非價格調漲驅動。總預訂金額(Gross Bookings)成長同步,同時帶動自由現金流高達 23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業務面則有多項亮點:
自駕車布局初見成效: 與 Waymo 在德州 Austin 合作部署近百輛自駕車,平均行程數超越 99% 的當地人類駕駛,顯示商業化潛力初步驗證。
郊區與預約市場擴張: 較低密度市場佔整體行程已達 20%,成長快於城市核心,預約型行程(Uber Reserve)具高客單、高利潤特性。
Delivery 續強: 餐飲配送毛利率上升至 3.7%,廣告與雜貨/零售業務貢獻日增,廣告與會員方案加速推動用戶黏著與利潤提升。
保險成本壓力緩解: 美國市場保險 CPI 年增降至 7%,支撐價格彈性與利潤空間。
不過,Uber 在公布財報後股價不漲反跌,主要反映以下因素:1) 股價自 4 月低點已大幅反彈超過 40%,短線乖離過大,本次財報並無超額驚喜以支撐短期股價走揚;2) 郊區市場、預約型行程、自駕車等新成長引擎仍在早期驗證階段,對財務貢獻有限;3) 管理層對宏觀環境與消費者信心變化較為保守,未上調全年財測。
預期自駕車擴張、郊區滲透與 AI 將驅動中長期成長
管理層預期 25Q2 仍將延續「營收與獲利同步成長」的節奏,全年成長動能持穩。長期成長看點包括:
自駕車擴張: 自駕車與 Waymo、Pony.ai 等合作持續拓展至更多市場,先前在美國奧斯汀表現良好,未來有望顯著降低勞力成本並提升平台獲利性。
郊區與 B2B 市場: 郊區、預約商務行程、商業接送等皆為擴張利基,將支撐行程與 GMV 長線增長。
平台滲透率仍低: 管理層指出目前全球僅不到 20% 成人為常態使用者,顯示平台仍具滲透與交叉銷售潛力。另外,Delivery 廣告與零售拓展值得關注。
AI 應用深化: Uber 正與 LLM 平台合作,優化搜尋、排序與語音助理體驗,具潛在用戶體驗升級與廣告推薦效率提升效益。
整體而言,Uber 表現營運表現穩健,已成功從「燒錢模式」轉型為自由現金流公司,股價進一步上行需仰賴上述新業務拓展作為催化劑。根據市場預估,Uber 25Q2 營收將年增 17% 至 125 億美元,EPS 年增 27% 至 0.60 美元。在產業有望持續擴張的預期下,Uber 具有長期投資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