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FOMC會議總結:聯準會警示「停滯性通膨風險」升溫,暫不急於降息
在 2025 年 5 月 7 日的 FOMC 會議中,聯準會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 4.25% 至 4.5%,反映出在通膨、關稅與成長動能充滿不確定性的情境下,決策者採取「觀望且保守」的政策態度。本次會議圍繞三大主軸:通膨壓力、經濟數據失真與關稅衝擊,並對降息時機給出審慎回應。
停滯性通膨風險浮現,聯準會轉向「雙重風險並重」
聯準會在聲明中罕見點名「高通膨與高失業的風險同時升高」,顯示政策思維正從「壓抑通膨」轉向「均衡兼顧」其雙重使命(最大就業與價格穩定)。鮑爾表示,美國正面臨一種更具挑戰性的場景,即在通膨未完全受控之際,成長與就業動能也可能轉弱。
雖然第一季 GDP 年化萎縮 0.3%,鮑爾強調這主要來自「出口異常波動」與企業提前進口導致的統計扭曲。他指出,若觀察私人最終支出與政府支出皆年增 3%,其實內需仍維持穩健,因此聯準會視此為「技術性收縮」,不構成政策調整的迫切理由。
關稅推升通膨預期,但長期通膨仍受控
鮑爾指出,近期美國通膨預期回升,關鍵在於市場對於關稅政策的反應。根據紐約聯準銀行調查,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已自 2 月的 3.1% 升至 3.6%。若目前川普政府宣布的大幅關稅最終落實,鮑爾認為恐導致「更持久的通膨壓力、經濟減速與失業率上升」。
不過,他也補充,多數長期通膨預期指標仍錨定在 2% 附近,例如市場五年期盈虧平衡通膨率(breakeven rate)與專業預測者的中值預估,顯示通膨預期尚未出現失控。
聯準會仍採數據驅動,不預設降息時點
儘管市場持續押注今年下半年可能降息,鮑爾明確表示目前「無法預測調整時點」,因為當前的政策情境充滿不確定。他強調:「這不是一個可以預先行動(preemptive)的情況,我們必須等到更明確的數據出現。」
他指出,聯準會現階段不急於行動,因為經濟基本面仍具韌性,觀望成本相對較低。
勞動市場穩定,但風險升溫
目前失業率穩定在 4.2%,接近聯準會對「最大就業」的估計範圍,就業市場未出現實質惡化。但 鮑爾表示,若未來幾個月就業市場顯著轉弱,聯準會將準備調整政策以支撐經濟。
與一年前相比,聯準會對「就業數據變動」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但仍將其視為核心關注變數之一。他補充:「我們會視當下哪個目標的偏離幅度更大,來決定政策焦點。」
聯準會將「不急著降息」,政策選擇需視未來數據而定
當前聯準會的政策立場是「觀望與應變」,對於降息與否不設預定時程。鮑爾強調:「我們現在不需要急於行動。美國經濟尚稱健康,政策已處於良好位置,等待更多資訊的成本相對較低。」換言之,未來是否降息,將取決於三大觀察點:(1) 關稅政策是否落實及其影響程度;(2) 通膨是否持續超出目標;(3) 勞動市場是否明顯轉弱。
近期值得關注的關鍵數據包括:
- 4 月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於台灣時間 5 月 14 日 20:30公布,是觀察關稅是否已反映在零售價格的第一個線索;
- 4 月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將於台灣時間 5 月 15 日 20:30 公布,有助研判上游通膨壓力是否擴散;
- 5 月非農就業報告(NFP):預計於台灣時間 6 月 6 日 20:30 公布,將檢驗勞動市場是否延續穩定;
- 6 月 FOMC 會議:將於 6 月 18–19 日舉行,屆時將更新點陣圖與經濟預測,是觀察利率路徑的重要里程碑。
整體而言,聯準會正在等待更多確定性的訊號。在通膨尚未完全降溫、關稅政策持續變動的背景下,短期內降息時機仍不明朗,若經濟失速跡象浮現,政策才可能快速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