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將對中國加徵關稅至20%,與過去差異為何?
關鍵要點
- 美國對中國原來的平均關稅率約為10%,現在增加至約20%,但具體商品的關稅率可能不同。
- 過去兩任總統(川普第一任和拜登)對中國的關稅政策有所不同,川普第一任將其從約2%提高至10%,拜登維持約10%的平均率。
- 此次關稅增加適用於所有中國商品,統一加徵10%的關稅。
- 對美國的影響可能包括消費者價格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則可能導致出口減少和經濟放緩,雙方均可能面臨報復性措施。
背景與政策細節
原來的關稅率與歷史政策
過去三任總統的政策如下:
- 奧巴馬時期(2009-2017):政策相對溫和,平均關稅率約2%-3%,主要針對特定商品如紡織品和輪胎設有限額和關稅,試圖保護國內產業。
- 川普第一任(2017-2021):川普發起貿易戰,對中國商品分階段加徵關稅,特別是鋼鐵、鋁和電子產品,平均率升至約10%。政策目標在減少貿易逆差,但也引發全球供應鏈中斷。
- 拜登時期(2021-2025):基本維持川普的關稅政策,平均率保持約10%。
在川普2025年的政策下,美國將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額外10%關稅,如此一來,原來5%關稅的商品現在變為15%,原來無關稅的商品則新增10%,使總平均率約為20%。川普與拜登的差異在於川普更積極使用關稅作為貿易戰工具,而拜登傾向於穩定現有政策。
經濟影響評估
- 對美國的影響:消費者可能面臨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汽車、電子產品和服裝。研究顯示,每輛車價格可能增加2,700美元,每戶家庭每年增加約329美元的成本。此外,國內產業可能受益於減少進口,如製造業可能短期受益,但整體經濟可能因貿易減少和報復性關稅而受損,這可能導致美國實際GDP到2027年縮減0.07%,減少22.3萬全職工作崗位。
- 對中國的影響:出口至美國的商品減少,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預計到2027年實際GDP縮減0.16%,特別是對依賴美國市場的製造業影響顯著。中國可能尋找新市場或增加國內消費,但也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如對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加徵10%-15%關稅,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
關稅政策衝擊,消費者與市場恐成最大受害者
整體而言,此次關稅從10%提高至20%的政策適用於所有中國商品,對雙方經濟均有顯著影響。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價格上漲,中國出口受阻,雙方均需應對潛在的貿易戰升級。關稅政策的長期影響尚待觀察,特別是中國的報復性措施和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可能進一步加劇經濟波動。關稅的負面影響可能超過預期,特別是對消費者的價格傳導效應,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消費者最終承擔大部分成本。若預期經濟轉弱,恐不利股市表現。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美股恐慌情緒蔓延,主指全面下殺!(2025.03.07)
【美股新聞】美國 2 月小非農就業僅增 7.7 萬人,就業放緩強化降息預期!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