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家詳解美國人薪資分配與累積財富關鍵,強調自動化理財、增加收入與正確消費行為是突破困境的不二法門。
在高通膨和不斷調升的物價壓力下,美國多數家庭陷入只能月光族的捉襟見肘生活。根據EarnIn委託Talker Research的調查,美國人平均將每份薪資的64%用於基本支出,16%用於非必要消費,剩下僅一成多可用於緊急狀況或投資,難怪有大批民眾始終擺脫不了「薪水過手即告枯竭」的惡性循環。
理財專家Jaspreet Singh認為,單靠節省開支並非根本解方,必須打破現有思維並執行七大理財步驟,拉高財務自由門檻。首先,他建議每月房貸改為每兩週繳半額,等同一年多繳一次,有效提前償清本金、降低總利息負擔。第二點則著重於「自動化理財」──將薪水分流至消費、儲蓄及投資三帳,大幅降低人性誘惑導致的無計畫花費或遺漏投資機會。
Singh亦建議規劃「75-15-10」預算模式:支出占薪資最多75%,投資與儲蓄各15%及10%;理想情況是將支出再壓縮,擴大投資力道。舉例來說,每月多投入300美元於年報酬率6%的投資,長期下來可累積超過13萬美元。第四步則是提升自我,強調持續購書、進修,並將部分收入投入教育,讓知識為財富增長加分。
當加薪時,多數人習慣提高消費水準,Singh則提醒優先把「加薪」投入投資,培養更充裕的退休基金、減少未來壓力。至於信用卡,他認為只要不欠卡債、能管控支出,善用現金回饋或福利更能加速累積財富。最後,專家強調財務目標訂定,必須設定明確儲蓄、投資及支出標的,例如緊急預備金至少三至十二個月生活費、退休投資額度根據個人生活型態彈性調整。
另一位財經教育者Berna Anat指出,根深柢固、難以翻身的月光族現象,其實來自長期薪資停滯、高物價、房租高漲與學貸壓力,僅靠節儉無法扭轉局勢。現今消費金融關鍵不在節省,而是找方法增加收入、用正確心態規劃金流,才能真正擺脫「永遠等下一張薪水」的無力感。專家普遍認為,主動設定自動儲蓄與投資、並善用高利率存款帳戶或投資工具,是財務進步不可或缺的一步。展望後市,隨就業市場與薪資動態逐漸變化,美國家庭理財心態也將逐步轉型,分散風險、提升收入、用錢有道,才是突破困境的長遠解方。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