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科技持續進化,料將顛覆保險型態、車主責任與產業鏈架構,安全數據與法規待更多實證回應。
自駕車技術正強勢推動汽車產業轉型,不再只是科幻中的想像。如今,美國五大城市已經有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實際載客上路,更有自動化商用卡車於德州進行運輸操作,預告自動駕駛進入商業規模階段。據Goldman Sachs報告,目前美國道路上已有超過1,500輛robotaxi,展現自動化車輛市場成長動能。
背景來看,現今消費者可購得的汽車雖尚未達完全自駕(Level 5),但高階輔助駕駛系統(ADAS)正快速成為新車標配。像Tesla(TSLA)的Autopilot、Ford BlueCruise及Mercedes-Benz的Drive Pilot,皆朝向降低人為失誤、提升行車安全目標邁進。不論是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置中、或智慧停車功能,業界競逐自動駕駛演算法與感測技術的落地。德系與美系領軍,NIO(NYSE:NIO)新款ES8則以全新900V高壓架構與零重力座艙搶進中高價電動SUV市場。
產業結構方面,隨自駕車科技普及,汽車保險將面臨大變革。保險業者預期,若自動駕駛能顯著減少事故與傷亡,保費有望降低。以Waymo robotaxi統計,傷害事故較人類駕駛少78%、安全氣囊啟動事故則少79%,成效備受矚目。個人用車市場則因駕駛人仍須介入,安全提升有限,IIHS數據顯示自動緊急煞車能減少50%前撞事故,但部分手動與自動融合系統反而增加駕駛過度依賴行為,安全效益仍待檢驗。
車險責任歸屬也將調整。未來完全自駕車普及時,事故責任恐將轉向車商與技術供應商,產品責任險成主流,車主責任僅限於維護不善或其他故障導致的事故。保險產業也在推動使用者行為數據(如Tesla安全分數)計算保費,開啟以科技為核心的新型風險評估模式。
展望未來,儘管全自動駕駛車進入消費市場尚需多年滲透(預估2035年僅4%新車達Level 4),但智慧車艙、數據融合、商業應用將領汽車產業先變革保險與服務業態。回歸安全本質,法規與責任界定仍是產業升級的最大挑戰,唯有創新科技搭配健全管理,方能實現自駕車全面普及的願景。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