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通膨加劇、消費壓力增,理財專家建議改變薪資管理方式,打造更強財富增長動能,擺脫原地踏步困境。
進入2024年,美國消費者正面臨通膨升溫、房貸壓力和薪資成長停滯的三重挑戰,讓「月光族」現象日益普遍。根據EarnIn委託Talker Research所做調查,平均美國人將64%薪資用於基本生活需求,16%用於享樂,僅剩20%資金可以儲蓄或投資。此分配造成多數人很難打破月光循環,長遠財務自由之路受阻。理財專家Jaspreet Singh直言,薪資管理策略必須升級才能真正翻身。美國知名教育家Berna Anat更強調,節流只能解燃眉之急,要脫離輪迴根源是「主動增加收入」。
新世代收入與資產管理方法廣為流行。Singh建議自動化分帳,每月薪資應優先規劃存款、投資,再付支出。最理想比例是75%支出、15%投資、10%儲蓄,並且善用自動轉帳機制,將部分薪資直接劃入投資帳戶,在高利率儲蓄平台下累積複利。以每月多存300美元,在6%年報酬率情況下,20年後資產就能增逾13萬美元。
此外,過度依賴活存帳戶乃另類理財錯誤。美國銀行消費金融部門專家指出,多餘現金若停留於活存,不但賺不到利息,還會因通膨侵蝕購買力。專家的建議是將餘額移至高息存款或分散投入基金、股票。直接把「剩餘錢」隱形移至儲蓄帳戶,能有效降低不理性的消費行為,達到「強迫儲蓄」實效。
權威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多篇分析則指出,民眾壓力主要來自薪資增長跟不上生活成本。即便是年收15萬美元的家庭,也有兩成仍陷於薪資月月付、月月花乾的困境。Anat強調,努力工作只是「維持生存模式」,真正帶來財務呼吸空間的是「收入成長」:諸如兼職副業、技能升級甚至理財增值,才是長線翻身關鍵。
分析家普遍認為,持續增加投資、升級工作技能、善用金融工具並改善分帳理財體系,才是突破現行財務瓶頸的答案。也有反對者認為,單憑個人力行難敵美國財務體系的根本結構問題,包括薪資停滯、住房昂貴和教育負擔。無論如何,面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個人理財策略唯有更主動、更精準,方能穩健累積資產、邁向真正的財務自由。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