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高盛擴張私募信貸入退休金,股利續漲

高盛擴張私募信貸入退休金,股利續漲

私募信貸打入退休金,成為高盛成長新引擎,高盛正把另類資產納入美國退休金體系,配合股利上調,雙軌推進提升穩定費用收入與股東回報。Goldman Sachs(高盛)(GS)最新推出面向退休計畫的私募信貸產品,憑藉長線資金池與較高費率結構,有望成為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務的中長期動能來源,市場聚焦產品採納速度與資產規模擴張路徑。

全能投行轉向雙引擎,資管加速提升營收穩定度,高盛長期以投資銀行與交易見長,如今加速以資產與財富管理補強營收韌性。另類資產具備流動性溢價與分散性,高盛以品牌、研究、交易與募資網絡的綜效,打造差異化的另類資產配置方案,擴大可持續的管理費收入,強化與企業與機構端的長期關係。

目標日期基金為突破口,鎖定長線資金池

高盛資產管理部七月宣布推出供退休計畫使用的私募信貸載具,先以目標日期基金切入,依投資人預估退休年份動態調整風險。產品將分散配置於北美與歐洲的直接放貸等私募投資,資產與財富管理主管Marc Nachmann指出,投資人因承擔較低流動性而獲得補償,這正是另類資產的核心吸引力。

手續費穩定遞延,資管規模擴張帶動營收體質,新產品費率預估約為資產規模的1%,屬管理費性質,隨著更多退休計畫採納而成為穩定且可擴張的營收來源。相較傳統投行循環較強的承銷與交易收入,資管費用以資產規模為基礎,有助平滑獲利波動並提升可預見性,且高盛此舉也擴大觸及對象,由過往機構與超高淨值族群,延伸至更廣泛的退休儲蓄人口。

同業積極卡位,貝萊德案例顯示另類費率優勢

BlackRock(貝萊德)(BLK)先前受託支援Great Gray的首檔目標日期退休基金,於公、私募市場分散配置。券商觀點指出,另類資產相較指數化產品擁有更高的費率率點,對整體基礎費率具有增厚效果。此產業趨勢印證高盛切入的戰略方向,雖商業模式不同,但同樣指向另類資產於退休與財富市場的滲透率提升。

風險教育與流動性管理,避免重演過往壓力事件,另類資產納入更廣客群需同步加強投資人教育,釐清估值週期、贖回機制與流動性限制,避免集中贖回引發壓力。Blackstone(黑石)(BX)先前面向更廣泛客群的產品經驗,為市場提供風險管理的借鏡。高盛以目標日期基金為起點,有助以制度化資產配置與比例控管,降低流動性錯配風險。

另類資產長牛趨勢未變,個人配置占比走升

市場研究普遍預期未來十年另類資產管理規模將顯著擴張,特別是在退休金與財富管理通路的導入提升。以長期資金承擔低流動性換取溢價回報的邏輯,搭配更成熟的產品設計與監理框架,將成為資管業務的重要成長曲線,高盛的現行佈局正踩在趨勢上緣。

股利政策續強,現金回饋提升展現信心

高盛宣布將把單季股利提高至每股4.00美元,預計在9月29日發放,以最新股價推算殖利率約2.2%,大致貼近金融同業平均。公司自2015年至今,年度現金股利由2.40美元增至16.00美元,年複合成長約21%,展現長期且具紀律的股東回饋政策。

盈餘動能回升,低配息率保留成長彈性,市場預期高盛明年每股盈餘年增約17.8%,若依此推估,配息率可落在約26%的區間,仍保有充裕再投資與回購彈性。過去五年每股盈餘年均成長達三成以上,盈餘擴張與低配息率的組合,有利維持股利成長續航與資本配置彈性。

自由現金流仍待改善,資本配置與市場環境是關鍵

雖盈餘覆蓋股利無虞,但先前自由現金流偏弱值得持續追蹤。影響因素包括市場波動對交易與自營資本的占用、另類資產投入期的資本需求、以及回購與風控的平衡。投資人應關注管理層在資本回饋與成長投資間的節奏取捨,以及對自由現金流的改善路線。

營運結構逐步優化,資管與財富管理占比升高,高盛近年強化長週期、費用型收入的策略框架,另類資產加入退休金通路可增厚客戶黏著度與產品交叉銷售機會。與此同時,投行與交易循環回暖亦可成為獲利上行的輔助力量,使整體營運結構更為均衡。

監管與受託責任框架,是推廣進度的現實變數

退休金納入另類資產需符合受託人原則與揭露規範,產品設計必須兼顧費用透明、估值與流動性機制。隨產業標準逐步完善,合規明確度提高,有望加速退休計畫採納,但早期推廣曲線可能呈現循序漸進的S型擴散。

股價順勢反映轉型題材,短線關注採納進度與費率落地,高盛股價收在738.79美元,上漲1.38%,市場對資管與股利雙題材反應正面。後續股價表現將取決於退休金產品的實際募資節奏、另類資產的回報曲線與費率實現度,以及外部利率與信用循環對放貸資產的影響。若採納速度優於預期並帶動AUM擴張,評價有望獲得進一步重估支撐。

風險與機會並陳,長線評估聚焦三大驗證點

首先是退休金渠道的滲透斜率與AUM累積速度,其次是另類資產組合在不同景氣與利率環境下的風險調整後報酬,最後是自由現金流與資本回饋的均衡改善。綜合而論,高盛以另類資產打開退休金市場,結合持續提升的股利政策,為中長期評價提供新的支撐,但投資人仍需審慎看待流動性、監管與現金流表現的變化。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高盛機構籌碼穩固,股價年漲近三成

【美股動態】關稅壓力持續影響美股市場

【美股動態】JacksonHole論壇前瞻Powell演講或影響市場走向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