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科技巨變!自駕系統、保險新制與中國品牌強勢進擊,產業全方位解析

自駕車逐步落地,但全面普及仍需時;中國車企大舉推新,高階技術驅動產業轉型,保險機制也面臨重塑。

近年自動駕駛車輛不再止於科幻想像,五大美國城市已部署上千台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如Waymo展現了由自動化引領的安全新里程。根據Goldman Sachs報告,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自駕車僅支持商業營運,完全自動化一般乘用車尚未上市。不過,消費端車款如Ford的BlueCruise和Tesla(TSLA)的Autopilot、Full Self-Driving(Supervised)系統,已提供半自動駕駛輔助,進一步改變駕駛體驗。

技術進展促使車體保險結構出現變革。Waymo數據顯示,其Robotaxi於營運城市事故率顯著低於人類駕駛,保險成本預計從每英哩50美分降低至2040年的23美分。自駕若提升安全性,事故減少將直接壓低保費。反之,若駕駛輔助技術引發過度依賴現象,也可能成為新安全隱憂,須透過IIHS等機構加速系統安全條件評鑑。隨自動化擴大,責任歸屬將逐步移向車廠和技術供應商,使用者的保險需求也轉向更依賴行為數據的「Usage-based」方案,如Tesla已採以駕駛安全分數訂價。

中國市場同樣快速演進。蔚來(NIO)近期發表全新旗艦三排SUV ES8(歐洲上市名稱為EL8),以12大技術模組、第三代設計理念、全尺寸身型搶攻高階電動SUV市場,性能直逼Tesla Model Y。該車採900V高壓架構、102kWh電池組,綜合馬力高達520kW、加速僅3.97秒,續航里程最大可達635公里。ES8具零重力座椅和豪華內裝,結合多元推廣方案、訂金優惠,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選購意願。NIO股價受新車發表激勵,單日大漲近10%,市場短空倉達8.5%浮額。

智能駕駛還驅動汽車軟體生態重塑,阿里巴巴(BABA)新投Banma加速上海智慧座艙組件商IPO,與BMW深化合作,智能化車內互動邁向新高度。中國車企不只硬體規模穩步突破,高端技術輸出亦成全球產業新變數。

總結來看,全球自駕技術發展正邁向快車道,雖千百萬台自動車上路尚需多年,但ADAS普及及保險新制已先行到位。中國品牌積極推動高值新能源車造勢,軟硬件整合也加速國際車廠的競爭格局重塑。未來隨技術完善、數據安全與責任歸屬明確,汽車產業極可能經歷新一輪洗牌,消費者、車企、保險業三方均須重新適應自動化大潮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