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論先行,價格優勢明顯但體驗瑕疵使亞馬遜生鮮市佔提升恐較預期緩步。
Amazon(亞馬遜)(AMZN)加速推進Prime當日生鮮配送,雖以低價策略打頭陣,但根據Wells Fargo最新實測,商品選擇、配送時窗與替代品體驗仍待打磨,短期對傳統民生必需品零售商的威脅有限。周四股價收在221.95美元,上漲3.10%,反映市場對新業務擴張保持關注但仍以整體基本面為定價主軸。
價格出招,五城調查顯示生鮮標價整體領先同業。
Wells Fargo於五個城市以同品類比價發現,亞馬遜整體售價較Walmart(沃爾瑪)(WMT)低約7%、較Kroger(克羅格)(KR)低約16%、較Albertsons(艾伯森)(ACI)低約24%,顯示其以優惠定價催化用戶採用的策略奏效。若聚焦有機品項,亞馬遜較Sprouts Farmers Market(Sprouts生鮮超市)(SFM)高約3%、較沃爾瑪高約11%,但仍較艾伯森與克羅格低約5%到8%,價差結構呈現「中高端略高、大眾品項具優勢」的組合,利於以Prime會員綁定拉動黏性。
選擇受限,SKU覆蓋不足拉低一次購足的便利性。
該行指出,亞馬遜Prime當日生鮮「平均只提供傳統與有機兩籃商品約五成的SKU」,且供應因地而異,區域性差異明顯。對習慣在一次購物完成全品類採買的家庭用戶,這代表仍需補單或換平台,降低用戶轉移意願,也稀釋低價帶來的吸引力。
體驗卡關,長達四到五小時時窗與替代頻繁恐成摩擦點。
相較同業多以約兩小時為標準,亞馬遜在多數地區提供4到5小時的到貨區間,對重視準時性與生鮮品質的客群是實質痛點。加上現階段替代商品出現頻率偏高,整體流程被形容為偏「卡」,與Walmart、Kroger、Albertsons與Shipt等對手,甚至亞馬遜旗下Whole Foods的較短時窗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策略定調,短期非顛覆性長期仍具威力。
Wells Fargo給出的總評為「非改變投資敘事」,但預期亞馬遜將持續投資改善關鍵缺口,包括SKU擴充、配送時效與流程體驗。結合亞馬遜既有的倉配網絡、Prime會員基礎與廣告引流能力,一旦體驗瓶頸被排除,當日生鮮有望成為穩健的第二增長引擎,對傳統超市形成更持久壓力。
版圖延伸,生鮮是零售廣告與Prime生態的需求放大器。
亞馬遜零售主業以自營與第三方平台抽成為核心,AWS與廣告業務提供高毛利支撐;生鮮滲透雖短期壓抑零售毛利,但能提高使用頻率與留存,進而放大廣告曝光與會員價值。結構上,生鮮並非孤立事業,而是Prime與物流網絡的放大器,長期有機會改善整體單位經濟。
財務緩衝,現金流與資本支出為擴張提供護城河。
近年亞馬遜聚焦效率與成本紀律,零售端以自動化與區域化倉配降低履約成本,雲端端則擴充AI相關資本支出。穩健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表使其得以承受生鮮初期的價格投資與體驗優化成本,降低策略轉型對獲利波動的衝擊,亦強化競爭者追趕的難度。
競局分野,價差搶量但同店深度仍是傳統超市優勢。
沃爾瑪憑藉全美門市密度與自提服務維持時效優勢,克羅格與艾伯森深耕生鮮供應鏈、以會員與自有品牌鎖客,Sprouts在有機與健康品類的品項深度仍具辨識度。亞馬遜靠低價與會員導流打開入口,但若要提升份額,必須跨越「全品類一次購足」與「準時短窗」兩道門檻,否則單客貢獻將受限。
產業條件,滲透率提升受限於成本結構與消費者習慣。
美國生鮮線上化仍面臨最後一哩成本高、冷鏈要求嚴、替代與缺貨敏感度高等挑戰,消費者對配送費與時窗彈性的忍受度有限。通膨降溫後價格敏感度仍在,低價促銷可帶來短期拉動,但體驗與可靠度才是長期留存的關鍵。政策端若對動態定價、配送費透明度或平台責任有新增規範,也將影響整體商業模式的盈虧平衡點。
投資評析,生鮮尚非估值主軸但可作為上檔選擇權。
現階段亞馬遜估值重心仍在AWS的AI算力需求與廣告貨幣化效率,零售效率提升則提供利潤彈性。Prime當日生鮮若成功補齊體驗缺口,將強化用戶黏著並帶動高毛利廣告與會員續費,有望成為估值的額外動能;但若改善遲滯,短期對整體財務貢獻有限,市場也將回到雲端與廣告的基本面評價。
股價觀察,技術面維持多頭結構但消息面驅動加劇波動。
股價站上兩百美元關卡後多頭趨勢延續,短線投資人可留意220美元一線的回測支撐與230至240美元區間的上檔壓力,量能放大配合消息面改善將是續攻關鍵。機構面向對亞馬遜整體基本面看法偏正向,但對生鮮對同業的擾動程度採審慎態度,短期內料難引發對傳統超市股的結構性重評。
操作重點,關注三大改善指標以驗證生鮮拐點。
第一是SKU覆蓋率與區域一致性的提升,第二是配送時窗由4到5小時收斂至同業約兩小時水準,第三是替代率下降與體驗流程順暢度改善。若三項指標同時轉好,將是亞馬遜由價格導流走向體驗領先的關鍵訊號,屆時對市佔擴張與零售毛利率彈性的想像空間才會實質打開。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