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逆境新局:美歐關稅協議衝擊汽車、醫藥與半導體,企業經濟風雨欲來

美歐通關協議雖擋高關稅,汽車、醫藥與半導體業仍面臨結構性挑戰,德國經濟持續萎縮,企業投資信心存疑。

在近期美國與歐盟達成關稅新協議後,歐洲汽車、醫藥及半導體出口商逐步鬆一口氣,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宣布將縮減原本高達250%及100%的關稅至15%。這一舉動,雖保住包括丹麥新諾Nordisk(Novo Nordisk, NVO)等主要歐洲醫藥廠以及汽車、晶片出口商短期競爭力,但也暴露長期結構性問題。

先前由於美國持續升級貿易壁壘,歐洲主要汽車(如Ford, F與GM)、半導體與藥品出口商面臨恐怖關稅壓力,上月美國更一度威脅將藥品出口關稅提高至200%,引發包括愛爾蘭、丹麥在內的藥品業者恐慌。最終,愛爾蘭副總理Simon Harris讚許美方將藥品納入15%基準,這對愛爾蘭、丹麥等醫藥業者而言格外重要。

然而,協議細則仍隱藏風險。汽車產業方面,歐洲需先通過立法,將美國工業品進口關稅降至零,才能把自身汽車出口關稅從27.5%降回15%,業者仍需面對高昂成本壓力。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表示,雖已擁有『歷史性市場開放』,但由於新關稅基準仍遠高於原本2.5%,歐洲車企仍每日需支出『百萬歐元關稅』。同時,葡萄酒與烈酒業者則被排除在降稅範圍外,雙方皆感到失望。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德國經濟在第二季大幅衰退0.3%,較原預估更糟。德國經濟連續兩年萎縮,製造業與建築業表現低於預期,民間消費亦下滑。經濟學者指出,首季受美國提前採購德國出口拉動,二季開始美方關稅正式生效,德國出口明顯受阻。雖然政府啟動5000億歐元基建計畫,目標提振投資且加速數位轉型,企業如ING亦承諾未來三年新投資逾6310億歐元,但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需待明年才有較明顯復甦。

從全球企業投資信心來看,雖多家大型企業表態看好未來,但美歐間關稅協議特定行業與商品仍存高度不確定性。專家分析,汽車、半導體與藥品等歐企將持續面臨美國市場政策反覆及高成本壓力,短期內難以回到疫情前的獲利水平。儘管協議釋放部分紓困訊號,歐洲產業龍頭仍需審慎應對未來財務風險及市場策略,多元布局美歐以外的市場,或加速技術轉型與本地供應鏈韌性,才能真正突破重圍。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