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儘管CPI數據顯示通膨略為降溫,華爾街依然預期2月核心PCE將升至2.7%。原因在於:服務業價格仍受薪資成長推升、消費需求未顯著降溫,而且PCE計算更貼近實際支出,特別反映出住房以外、醫療與金融等壓力。這些因素使市場對通膨持續性仍高度警戒,也讓FED難以在短期內啟動降息循環。
若本週五公布的PCE數據顯示核心通膨高於預期、達2.7%甚至更高,市場將認為通膨依然高於FED 2%目標,FED短期內降息機率降低,甚至可能延後至下半年,導致降息催化劑延後發酵。對目前高度依賴寬鬆預期支撐的股市來說,將構成壓力,特別是估值偏高的科技與成長股,可能面臨修正風險。
新聞資訊
PCE通膨和CPI數據差異在哪?為什麼FED更看重PCE?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廣為市場關注,但FED在制定利率政策時,更看重PCE通膨,特別是「核心PCE」,也就是排除食品與能源價格後的數據。PCE通膨能反映消費者實際支出變化,並依據消費行為給予不同品項不同權重,與CPI相比更加靈敏,也更能捕捉通膨長期趨勢。
這次數據可能顯示什麼?核心通膨是否持續升溫?
根據《華爾街日報》與《道瓊社》的調查,預計美國2月PCE年增率將維持在2.5%,與1月持平,但「核心PCE」則可能從1月的2.6%升至2.7%。這代表通膨在排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仍然呈現頑固狀態,與CPI所呈現的通膨明顯趨緩趨勢不同。
FED何時可能降息?川普政策又會不會帶來變數?
雖然FED去年底已開始降息一次,但近期多次表示仍需觀察數據走勢,才會決定下一步動作。若核心通膨如預期升高,FED今年上半年可能不會貿然降息。此外,川普總統競選連任期間頻頻喊出將再次調升關稅,若實施恐進一步推升通膨,成為FED決策的不確定因素。
PCE與CPI不同調,投資人該怎麼看?
雖然CPI與PCE經常同步變動,但由於權重與統計方式不同,有時會呈現差異。舉例來說,PCE對房租、機票等價格變動的權重與CPI不同,導致2月CPI通膨降溫,但PCE預估卻顯示頑固。投資人應同時參考兩種指標,並關注FED如何解讀這些數據,才不會因單一數據誤判政策走向。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關稅緊張情緒緩解,美股絕地大反攻!(2025.03.25)
【美股新聞】資料中心電力商機炸裂,Talen能源獨佔亞馬遜布局先機!
【美股新聞】特斯拉股價崩跌創紀錄,品牌信任崩盤引爆市場恐慌!
【美股新聞】AI股重挫反成進場良機,UBS:高品質晶片股準備起飛!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2025年HBM產能全滿!但股價為何不跟著衝?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