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輝達(NVDA)目前正處於新AI晶片Blackwell推出的過渡階段。由於執行挑戰與產品交付的延遲,市場對其近期表現產生疑慮。不過,近期輝達股價的穩健表現表明,市場對公司基礎實力的信心尚未動搖。投資人應關注2025年CES大會,這可能成為輝達的短期催化劑,推動股價走升。
Blackwell的表現將會是輝達未來成長的關鍵指標。儘管目前的執行挑戰令人擔憂,分析師認為這些問題屬於「成長陣痛」,並且可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內逐漸解決。隨著Blackwell的全面推廣,市場對其生成式AI應用的期待很高,這有望為公司在2025年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營收增長。輝達在高效能運算市場的領導地位穩固,其AI晶片技術不僅支撐生成式AI的商業化,還能擴展至其他領域如自駕車與邊緣運算,為中長期成長提供更多支點。
新聞資訊
近期股價表現穩健,超越大盤波動
輝達(NVDA)近期雖未有大幅波動,但表現優於整體市場,反映投資人對其基礎實力的信心。在過去一個月內,輝達股價上漲3%,同期道瓊指數下跌3.2%,標普500指數微升0.8%。平安夜當日輝達股價漲3.09%,收於140.22美元,表現穩健。
AI晶片過渡期遇阻,新品Blackwell受矚目
輝達的下一代AI晶片Blackwell,被視為公司創新歷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然而,產品轉型過程中遇到執行挑戰,包括光罩和系統層面的配置問題,導致產品尚未完全交付市場。分析師表示,這些短期障礙引發市場關注,但對輝達長期表現不構成致命威脅。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明年將於CES大會發表主題演講,可能為公司帶來短期市場信心提振。分析師估計,Blackwell在2025年將貢獻數十億美元營收,為生成式AI市場注入新動力。
市場因素與創新壓力的雙重考驗
輝達目前的「自我探索」階段不僅來自內部執行挑戰,還受到外部市場因素的影響。例如,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政策不確定性,以及可能再度加徵關稅的風險,都對輝達的業務帶來潛在壓力。儘管如此,市場對AI與高效能計算的需求依然旺盛,這為輝達提供穩固的長期基石。分析師指出,短期陣痛主要是市場對公司高速成長的高期望所導致,而非基本面惡化。
長期投資價值獲肯定,股價前景向好
根據《Yahoo Finance》數據,94%的賣方分析師維持輝達「買入」或「強力買入」評級,顯示市場普遍看好其未來發展潛力。分析師認為,隨著Blackwell量產後逐步規模化,輝達將吸收前期高昂的開發成本,並進一步提升毛利率。此外,輝達的技術創新還將助力生成式AI進一步商業化。分析師強調,目前輝達尚未到達發展巔峰,其未來成長可類比於早期蘋果的應用程式商店,潛力巨大。
延伸閱讀:
【美股新聞】輝達與超微AMD投資馬斯克xAI,背後藏甚麼策略考量?
【美股新聞】華爾街2025年最推「這檔」,有望與輝達一較高下!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