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鏡短評
美股短期吹起反攻號角的關鍵為財報季及 PPI、CPI 等通膨數據。昨日公布 PPI 數據降溫,略緩解市場擔憂情緒,也應證目前市場十分在乎通膨相關表現,因為會對利率決策有關鍵性的影響。而 PPI 的降溫也代表今日將公布的 CPI 也有降溫的可能性,搭配銀行股財報出爐,可留意財報中關於消費狀況表現,這些都有望刺激美股反彈,收復失土。
新聞資訊
美國12月PPI數據有何亮點?
美國勞工部公布,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增0.2%,低於市場預期的0.3%,較11月的0.4%顯著放緩。12個月累計增幅達3.3%,創2023年2月以來最高,但主要受基期效應影響。能源價格上漲是推動因素之一,尤其是汽油價格飆升9.7%。另一方面,食品價格下跌0.1%,結束了11月2.9%的增長。
剔除食品和能源影響的核心PPI月增僅0.1%,與11月持平,反映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壓力有限。核心PPI年增率為3.3%,較11月的3.5%有所回落,顯示核心通膨逐漸降溫。
PPI數據能否預示CPI的走勢?
儘管PPI增幅放緩,但部分經濟學家對CPI數據保持謹慎。市場預期12月CPI月增0.3%,與11月相同,年增率或維持高位。PPI數據的溫和表現可能無法完全反映消費者層面的通膨壓力,特別是能源價格和部分服務成本的上升,可能在CPI中顯得更加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PPI中服務價格持平,但航空票價上漲7.2%,或影響未來消費者層面的通膨數據。
Fed的貨幣政策會受到什麼影響?
儘管12月PPI顯示通膨壓力有所緩解,但目前的數據尚不足以讓Fed放鬆警惕。核心通膨距離2%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加上勞動市場依然強勁,以及川普政府可能推出的進口關稅和稅改政策,均可能增加通膨的不確定性。
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Fed將維持利率不變至2025年中期,部分分析甚至認為今年可能僅有一次降息。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這些數據?
在PPI數據公布後,美股主要指數普遍下跌,國債收益率小幅回落,美元指數也有所走弱。這顯示市場對通膨壓力與FED政策前景仍存疑慮。
對投資者來說,當前的環境強調分散風險的重要性。耐心觀察未來的CPI和PCE數據,特別是與能源、食品和服務相關的成本變化,將是關鍵。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保持防禦性配置並尋找穩定成長的資產可能是明智之舉。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PPI月增率減速,美股小幅反彈!(2025.01.15)
【美股新聞】Intel分拆創投部門,聚焦核心晶片業務與長期競爭力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