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大型銀行中資本狀況較佳且資本回報率穩定的公司,如摩根大通(JPM)、高盛(GS)等,可能受益於壓力測試透明度提高。這些公司因財務穩健,市場對其測試結果的預期不變甚至偏正面。此外,透明化後,銀行可更高效管理資本,利於提升股東回報,增加股價表現的穩定性。
資本配置較為緊張的銀行,如富國銀行(WFC)或部分區域性銀行,可能面臨壓力測試改革帶來的挑戰。如果測試結果增加了資本要求,將抑制這些銀行配息或回購股本的能力,進一步壓制股價。此外,相關訴訟風險升高也可能引發短期市場波動,對敏感銀行股不利。
新聞資訊
改革背景與提案內容
聯準會宣布計劃改變大銀行年度壓力測試模式,目的是增強透明度並減少可預測性,以應對最近法院裁決對行政法框架的挑戰。新提案包括:
- 公開壓力測試條款,並接受公眾意見反饋。
- 改為兩年平均值,降低資本準備的年度波動性,幫助銀行更平穩地應對資本要求。
聯準會強調,此次改革並非為了改變整體資本要求,而是遵循法律演變,提升測試程序的合法性與公信力。
壓力測試的重要性與現狀
壓力測試制度建立於2007-2009年金融危機後,用於檢視大銀行在經濟衝擊下的資本健康狀況,並決定其需保留的資本量與能返還給股東的資金量。這一制度是美國資本體系的核心,但其透明度與實施過程一直飽受爭議。
華爾街銀行的應對策略
面對聯準會的新改革提案,華爾街銀行及相關貿易團體展開積極遊說,要求提升壓力測試透明度,並試圖降低資本要求上升的風險。同時,部分銀行威脅針對巴塞爾協議III的相關規範採取法律行動,反映出在監管與市場壓力下的反擊策略。
法律與監管挑戰升溫
隨著法院越來越傾向接受產業針對聯邦機構越權的訴訟,大型銀行對監管機構的挑戰力度有所提升。法律專家指出,未來壓力測試可能面臨更多訴訟,增加測試的政策風險與不確定性。
業界對提案的評價
銀行政策研究所(BPI)認為,此次提案是邁向透明度與問責制的重要一步。他們支持通過合理的改革來改善測試流程,但也表達對細節的審慎態度,強調需要進一步討論以確保改革切實有效。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股連兩天反彈,費半漲逾3%!(2024.12.24)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FY25Q2展望遠遜預期,盤後股價暴跌逾15%,股價將深不見底?
【美股研究報告】賽富時Salesforce盤後狂飆10%,Agentforce扮演最大功臣!
【美股新聞】Oklo今年股價飆漲100%!簽訂電力協議搶攻AI能源市場!
【美股新聞】聯準會恐終止降息循環,小型股有望上漲?該如何布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