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蘋果(AAPL)在中國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時遭遇監管挑戰,迫使其與當地企業合作,這將可能對股價造成壓力。儘管股價近期飆升,但若AI合作與中國市場的問題未能妥善解決,蘋果的營收增長和市場份額可能會受限。未來的股價表現將取決於蘋果如何平衡創新與合規,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突破口。
新聞資訊
蘋果與百度的AI合作背景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蘋果(AAPL)與百度(BIDU)計劃於2024年將生成式AI功能整合至中國銷售的iPhone中,並借此提升產品競爭力。這一合作的核心在於,百度將提供其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作為基礎,並協助蘋果提升iPhone、Mac、iPad等設備的智慧功能,這些功能包括改進Siri搜尋結果與其他生成式AI應用。
然而,這項合作並不順利,兩家公司在合作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技術與合規性挑戰。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百度的語言模型在理解用戶提示與提供準確回應方面仍存在難題,且兩家公司對於如何使用iPhone用戶的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存在分歧。百度希望能夠收集並分析用戶的AI查詢數據來改善模型,但蘋果的隱私政策強烈限制這類數據收集,這讓雙方在合作的進度上出現了障礙。
監管環境的壓力與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除了技術問題外,蘋果還需要面對中國市場的監管挑戰。中國政府強烈要求外國企業必須與本地企業合作才能順利進入市場。如果蘋果選擇使用中國本地的AI技術(例如百度或字節跳動的技術),則審核過程將更為順利。若蘋果堅持使用自家技術,則可能面臨漫長的審核程序,這對蘋果在中國的市場策略造成極大不確定性。
這也反映出中國對數據安全的重視,並且在全球科技領域內本土企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大。在此背景下,蘋果不得不在自研技術與本地化需求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蘋果的應對策略
面對重重挑戰,蘋果已開始調整策略,積極與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展開合作,並加強與政府的溝通,以求獲得更多的市場支持。蘋果CEO庫克已親自訪問中國,參加高層會議,並與當地企業洽談合作可能性。蘋果如果能在本地化過程中達成共識,或許能夠避免更長時間的監管延遲,並在中國市場重新開拓增長空間。
技術與市場壓力的雙重挑戰
在技術方面,蘋果與百度的合作面臨不少難題。除了模型的準確度外,如何根據用戶的個人使用情況提供更加個性化的AI服務也是一個挑戰。例如,蘋果希望能利用用戶的應用下載記錄、訊息歷史等數據來提升AI反應的精準度,而這一需求與百度的數據收集計劃相矛盾。
在市場層面,蘋果也面臨來自本地競爭對手的巨大壓力。華為等本土品牌已將AI技術成功應用於其最新的智慧型手機,並且在中國市場上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隨著中國市場對高端智能手機需求的增長,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蘋果無法順利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可能會錯失重拾市場領先地位的機會。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Marvell 財報後狂飆23%,科技股表現吸睛!(2024.12.05)
【美股研究報告】賽富時Salesforce盤後狂飆10%,Agentforce扮演最大功臣!
【美股研究報告】Marvell獲亞馬遜青睞,ASIC、矽光需求續強,股價將直上雲霄?
【美股新聞】「這檔」AI雲服務概念股股價狂飆40%,巨大商機不容忽視!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