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降息前夕:股市動能與政策角力浮出檯面

美國9月降息預期高漲,股市連創新高,聯準會政策立場與政治壓力成聚焦,市場多空反應交錯。

在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將於九月召開政策會議並高度預期首度降息之際,整體美股市場已多次刷新歷史高點。根據CME FedWatch工具,市場預測降息幅度為0.25%,機率高達87%。過去歷史經驗指出,當降息與股市處於高位時,後續一年標普500(SPY)仍呈正向表現,中位報酬率約為8%。這股由降息預期帶動的牛市,尤其利好於以未來盈餘為本的成長股與科技股(如Microsoft/MSFT、Analog Devices/AD等)。

然而,政策變化背後卻暗藏著聯準會與白宮之間的角力。近期會議紀錄釋出,美聯儲內部分歧明顯。包括Christopher Waller及Michelle Bowman兩位理事表示應儘早降息以支撐就業,反對維持利率不變。政治層面上,前總統Donald Trump不斷向聯準會施壓,要求向下調整利率,甚至挑戰央行獨立性。多位理事因這場政治風暴離職或遭受指控,未來委員會成員組成與政策方向充滿不確定性。

聯準會政策框架也正處於檢討階段。自2020年改採彈性平均通膨目標,「容忍」短期內高於2%通膨,結果卻與疫後通膨失控交互作用。由於調整不夠迅速,導致2022年通膨飆升,不少經濟學家呼籲回歸更嚴謹目標。本次Jackson Hole年會,主席Powell可能透露是否將此彈性策略收緊,對未來通膨及就業調控產生結構性影響。

降息預期加上AI與資本支出題材,各類大型企業(包括TJX、PLTR等)財報多優於預期,帶動股市動能。儘管部分籌碼獲利了結、波段修正,但就價值股、零售(TJX)及成長型科技股而言,資金仍相對偏多流入。專家認為,除非全球經濟大幅惡化,目前降息友善環境可望延續一段時間。

但也有評論警告,若聯準會降息動作過快,可能引發新一輪通膨、全球資金成本重分配,一旦早期企業獲利不如預期或政策出現劇烈反轉,股市修正風險不可忽視。展望未來,聯準會如何在就業與通膨間取得平衡、維持政策獨立性,將是牽動美股走勢的核心變數。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