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止小額包裹免稅政策,迫使英國等國小型企業調整策略,預期全球跨境電商成本與競爭模式將迎來重大變革。
美國自本週五正式終止對價值800美元以下國際包裹的免稅政策(de minimis),全球跨境電商格局勢必迎來劇烈震盪。原先,許多英國中小型企業仰賴此免稅門檻以低成本銷售商品至美國,如今政策改變,使同樣價值的包裹必須依來源國徵收常規關稅。僅以英國為例,10% 的基本稅率外,運送與通關程序也可能為每個包裹額外帶來30~50美元的負擔,造成英國小型企業不得不放棄美國市場或重新規劃營運。
這項政策變革已導致英國業者如 Nellie and Eve、Knots of Pine 等,暫停對美銷貨,部分企業直言過去美國市場佔營收兩成至三成,目前已無法承受未知成本與流程混亂。相關業者指出,郵政運送成本、退貨風險與稅費不透明都嚴重影響客戶消費意願,等同於美國買家購買100美元商品,可能需再負擔30~50美元的稅金與手續費,這直接抑制了跨境消費並壓縮小型品牌生存空間。
數據顯示,2023年英國約有2.8萬個員工數不足49人的小企業向美國出口商品。英國全國工商協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 FSB)表明,已有超過兩成的小企業考慮或決定終止對美出口。部分企業主坦言,如果美國市場業績無法恢復,將被迫轉戰本地市場、投入更多行銷資源,甚至尋找其他工作謀生。
產業觀察家表示,美國本次取消超過百年歷史的免稅額度,除了反映電商自有品牌、平台銷售大潮已推高低價小包裹的比重,也回應了美國本土企業對公平競爭要求。儘管改革有合理性,但過去模式陪伴大批創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現階段陡然調整對歐洲、中小企業衝擊巨大。FSB呼籲英美政府應積極溝通,給予中小企業充足調整期,並提升本地銷售稅額免稅門檻,以緩解新政策壓力。
隨著全球經濟陷入不確定性,歐美電商跨境貿易模式恐因新稅制全面洗牌。雖然部分大品牌因規模經濟可分攤成本,仍有餘裕深化美國業務,但小型企業或新創品牌的國際擴張門檻將明顯提高。未來能否出現新型物流模式、或美國市場針對特定產業提供稅收調適措施,值得持續關注。此舉是否真的能保障美國本土產業、或將反向打擊美國消費者多元選擇,亦是後續政策評估重要課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