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產巨頭掰掰!恆大除牌象徵產業困境,深究對經濟與消費心理衝擊

中國地產龍頭恆大遭港股除牌,揭示龐大債務危機,房市低迷成壓垮經濟主因,政府資金挹注難解根本痛點,消費信心受創持續拖累成長。

中國地產產業近日再傳震撼消息:中國恆大集團(Evergrande Group)於香港交易所遭除牌,象徵其漫長債務困局終於走向不可逆的尾聲。這家曾經市值逾500億美元的地產巨頭,在不到三年內市值蒸發99%以上,背後不僅曝露企業借貸失控,更揭示中共政府操控市場的潛在風險。恆大創辦人許家印(Hui Ka Yan)2024年3月因財報重大灌水被重罰並終身禁止入市,而公司被裁定清盤後,累積債務高達450億美元,遠超其僅能出售的2.55億美元資產。這場危機震撼的不只是金融界,更深刻影響中國數千萬中產階級的家庭財富。

背景來看,自2020年起中國官方祭出房企加槓桿管制政策,嚴控高負債投資模式。恆大為持續資金流動,祭出大幅折扣銷售案,但短期補充現金根本無法持續應付龐大利息支出。2021年遇到債務違約,隨後美國法院又介入破產保護程序,最終走向港股全面除牌—不但象徵企業毀滅,也成整體房市下行最鮮明的指標。

這波房地產危機直接壓垮了三分之一的中國經濟支柱。產業連鎖效應蔓延至金融、營建、家電等各大民生領域,連地方政府財政也深受擾動。專家分析,除了開發商裁員、降薪等衝擊,多數家庭這幾十年全押在房地產,如今房價下殺三成以上,存款財富大幅縮水,更進一步壓抑消費信心。據邦超金融(Bondsupermart)研究,地產業員工非但面臨失業,留任者也遭受大幅減薪,產業信心崩潰連帶拖累社會整體消費與資本市場。

北京當局雖未直接救公司,卻持續以央行放貸、政策補貼等方式輸血市場:包括低息住房專案貸款、首購族津貼、鼓勵購車家電等多項刺激措施。然而,諸多評論認為這僅緩解短期流動性之痛,未能解決房地產供需失衡與高槓桿根本問題。高盛(Goldman Sachs)在2024年6月即警告中國房價恐持續跌至2027年,推估產業谷底未來兩年才有可能真正浮現。

至於未來展望,政府明顯將經濟重心從房地產轉向高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慧(AI)、電動車、再生能源等產業。就業和資金正快速向這些新經濟部門移動,房市復甦動能有限。專家普遍認為,房市即便逐步築底,回升速度相當緩慢。消費信心脆弱、居民財富蒸發,令中國經濟增長無法重返過往「中國奇蹟」年代,未來競爭力還需仰賴高科技創新與結構改革。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