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進入第四年!美股科技股族群波動加劇,投資人何去何從?

AI推動科技股走勢強勁,但估值偏高且波動加劇,投資人宜聚焦中敏感族群並多元布局因應新一輪風險與機會。

人工智慧(AI)自2022年底ChatGPT問世以來,快速推動整體科技板塊市值膨脹,Nasdaq綜合指數近三年來已幾乎翻倍。根據UBS發布最新分析報告,隨著AI熱潮邁入第四年,投資人面臨估值暴漲及市場情緒劇烈波動,承受更大短期修正風險。UBS預估,全球科技板塊2025年每股盈餘增長可達15%,2026年則有望再增12.5%。然而,分析師提醒,科技股本益比普遍偏高,投資人在新一年度中需更加留意各類潛在風險,如美中貿易關稅、地緣政治衝突、貨幣政策變動、技術升級及AI產品生命周期帶來的不確定性。

過去幾年,Nvidia(NVDA)成為AI標竿企業,股價以高達30倍銷售額(PS Ratio)在市場交易。對比2018年僅6倍銷售額,投資人明顯因AI題材而調高股價估值。若未來毛利率與成長前景遭質疑,估值可能再度回落。UBS提醒,即使市場長期向好,短線波動難以預測。從2025年7月S&P 500表現來看,單月強漲的五大個股(如Generac、Invesco、Norwegian Cruise Line等)並未呈現一致性規律,證明短期漲跌難以據以判斷中長期走勢。

在投資策略方面,UBS建議AI投資組合應分散於半導體(如Nvidia)、軟體(如Microsoft)、網路服務及不同AI敏感度企業。具體而言,25至30%資金分配於高AI敏感企業,50%於中等敏感度企業,20至25%則布局低敏感度族群。研究指出,中敏感度企業不僅EPS增長較穩,還能受惠於多種技術浪潮,成為抗震性較佳的「全天候」選項。投資人亦須密切關注產品週期變化、產業資本支出、重要季報與地緣政治發展方向,掌握Q4至明年Q3的布局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科技股因業績未達預期或企業收購案受市場質疑,如Keurig Dr Pepper及Marvell Technology均出現大幅下跌,但MongoDB、Snowflake及Pure Storage則因財報亮眼大漲逾20%至38%。這也反映出投資AI相關產業時,除追蹤市值變化,仍應重視企業基本面及盈利體質變化,避免盲目追入高波動個股。部分分析師警示,AI資本膨脹規模已超過1990年代網路泡沫,現階段投資必須審慎因應各種風險與新興機會。

總結來看,面對AI主題逐漸成熟、市場估值高企和波動加劇,投資人宜認知短期起落難以預測,並聚焦於企業基本面和中敏感族群,搭配分散配置與動態調整,才能在新一波科技革命浪潮中穩紮穩打並掌握長期核心價值。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