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商巨變:終止「De Minimis」免稅,全球零售業陷混亂與市場重塑

美國取消「de minimis」低價包裹免稅進口規定,導致全球跨境電商及線上零售業者面臨成本飆升與供應鏈重組,消費者未來恐需支付更高價格。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簽署行政命令,徹底終結「de minimis」免稅進口規定,全球電商及零售市場為之震盪。該規定向來容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海外包裹免予關稅與繁複通關,但如今所有國際電商、包括Tapestry、Lululemon等品牌,都需面對全額關稅及嚴格審核,供應鏈及經營模式亟需調整。

背景來看,「de minimis」免稅制過去數年推動了中國電商Shein、Temu等爆發性成長,年進口包裹量由2015年1.34億件激增至2024年逾13.6億件,被視為歐美消費者取得低價商品的生命線。同時,美國本地如Etsy、eBay、Shopify等平台上,數百萬小型賣家透過低價免稅郵寄方式拓展業務,如今卻因政策驟變,被迫暫停或縮縮跨境銷售,供應鏈自法國、新加坡到加拿大皆陷入暫時停滯。

數據顯示,終止「de minimis」後,預估美國消費者一年購物成本將增加至109億美元,平均每戶增加136美元。尤其低收入及少數族群更為受衝擊,因他們特別依賴便宜進口貨品。Tapestry財報顯示,過去約14%的銷售來自該免稅政策,政策取消將造成2.3%的毛利壓力,股價一度下跌16%。Lululemon則預估,每股盈餘恐因關稅制變動下修90美分至1.10美元,業界對政策衝擊憂心忡忡。

在商業層面,大型零售商Amazon(股票代號:AMZN)、Walmart(股票代號:WMT)因在美國設有完善倉儲與物流,承接了部分消費者,也趁勢拉高市占率。相比之下,平台型電商如Etsy(股票代號:ETSY)及eBay(股票代號:EBAY)則因賣家為全球小型創作者,無法快速轉型美國本地發貨,供貨成本激增,部分賣家近乎失去主力客源,如加拿大、英國的手作商家短期內大量暫停對美銷售。

此外,政策在全球供應鏈激發重大轉變。Shein、Temu也被迫更改往昔「境外直郵」模式,改設美國倉庫並調整廣告策略,美國消費者短期內面臨商品選擇銳減、價格上升、運送延遲。部分大型企業如Tapestry、Lululemon只得加強多元製造基地,評估如何在全球布局中維持利潤。

針對這番變局,零售業團體如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態度分歧,而政府則強調終止免稅例外可健全競爭秩序與打擊非法品流入。不過,許多小型商家表示,此舉可能危及數百萬人的生計,加劇全球電商的不確定性。展望後勢,隨著政策落地,零售業鏈將加速重整,消費者則須逐漸接受更高價格與更有限選擇,電商產業勢必掀起新一波併購與策略轉型浪潮,全球跨境零售格局恐迎來重組新局。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