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欲撤換聯準會理事Lisa Cook,引發市場對央行獨立性危機的高度警戒,專家警示,若央行失去自主,將衝擊通膨預期與全球市場穩定。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本週再度引爆金融市場話題,宣布欲撤換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理事Lisa Cook,理由是其「有涉嫌房貸詐欺」——此舉打破聯準會逾九十年來維持的寧靜,亦讓全球資本市場高度警覺政府對央行獨立性的新一波干預。此消息一出,市場震盪雖然短暫,但多數經濟學者直言,「失去央行獨立性的種子已被種下」。
回顧歷史,Fed之所以具備調控貨幣、穩定金融的中樞地位,仰賴的是「獨立運作」與依法受限的長任期,設計用以抗拒短線選舉壓力及白宮政治意志。由於美國目前通膨維持在2.7%,上半年GDP年化成長僅1.2%、大幅低於去年2.5%,就業及消費信心明顯疲弱。市場原本預期Fed將於9月16-17日會議釋出降息訊號,但本次罷黜Lisa Cook的爭議,恐使決策更加受政治干擾,削弱過去「長期通膨預期錨定」的信任基石。
加上川普政府近期大舉祭出關稅措施,導致企業投資與消費信心指數同時下滑,8月消費信心指數跌至97.4,重啟今年初的頹勢。儘管目前通膨未如預期般失控,美國民眾及企業已明顯感受到政策與政治風向對經濟預期的影響,短線內外資恐對美元與美債等資產價值產生疑慮。
對於Fed理事會可能被撤換,Lisa Cook本人直言「總統無權罷免」並表態絕不辭職。她獲得多數參議員以及法學專家支持,認為總統力求以行政權左右貨幣政策,將危及Fed行之有年的專業決策。「這是央行自主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戰,若真的成案,政策將愈發偏向財政考量而非通膨目標。」加州大學教授Maurice Obstfeld如此警告。
在此情勢下,Fed未來能否維持專業、獨立的決策運作,成為投資人與全球央行高度關注的議題。多數分析師預估,若美國央行真的被政治權力干擾,不僅國內通膨目標難再達成,未來市場將用更高的利率與風險溢價來衡量美國資產,「新冷戰」下的金融信心考驗,正由這場官司啟動。展望後市,央行獨立性是否保全,將主導未來美元、全球股市與美債的基礎走向。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