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解析
美國勞工部昨日公布初領失業金人數從上週 21.5 萬人提升至 22.4 萬人,高於預期的 21.5 萬人,不過市場仍在等待今晚的非農就業數據,但是決定聯準會 12 月是否降息的重要關鍵。類股方面,特斯拉 (TSLA) 隨美國銀行 (BAC) 調升目標價而上漲,帶動非必需消費品類股上漲;必需型消費品及能源表現居次。綜觀來說,雖昨日 12 月降息預期小幅下降,美股主要指數雖有回落,但微軟 (MSFT) 及亞馬遜 (AMZN) 皆有 1% 以上漲幅的支撐下,整體跌幅有限。
強勢類股
焦點新聞
產業
TikTok禁令影響:廣告市場與社交媒體格局的潛在變化
美國法院維持TikTok禁令,對廣告商和社交媒體市場產生雙重影響。廣告商在短期內保持觀望態度,仍然投資TikTok,顯示其在用戶和廣告收入上的優勢。然而,若禁令生效,Meta和YouTube將成為最大受益者,而創作者和小企業將面臨重大挑戰。這場博弈將重新定義美國社交媒體格局。
重點摘要
- 法律背景與禁令威脅
美國要求TikTok出售美國業務,否則面臨禁令,影響1.7億用戶及數十億廣告收入。TikTok認為該法律違憲,計劃提起上訴。 - 廣告商的觀望態度
廣告商未急於退出TikTok,表明平台生存力強。部分企業開始制定備案,準備應對可能的禁令影響。 - 市場競爭與潛在受益者
若TikTok退出市場,Meta和YouTube將成為最大贏家,吸納廣告收入並擴展短影音功能。 - 對創作者與小企業的影響
TikTok禁令將重創依賴該平台的小型創作者與企業,改變其生計模式。 - 廣告收入比較
TikTok今年在美國廣告收入預計達123億美元,相較之下,Meta預計為1590億美元,顯示廣告市場的集中化趨勢。
個股
特斯拉股價創高:利多消息與未來展望
特斯拉 (TSLA) 股價創多年新高,受益於多項利多消息,包括低成本車型計畫、全自動駕駛技術進展、機器人業務加速發展,以及投資者對未來成長的高度期待。分析師樂觀上調目標價,顯示特斯拉的市值和技術創新具持續吸引力。然而,股價接近歷史高點,也可能為未來股權融資鋪路。
重點摘要
- 股價創高與市值突破
特斯拉股價週五收於 389.22 美元,市值突破 1.249 兆美元,反映市場對其成長故事的信心。 - 低成本車型計畫
預計 2025 年推出低於 3 萬美元的車型,擴大核心電動車市場潛力,並帶動銷量增長。 - 全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技術
特斯拉展示改進的全自動駕駛功能,機器人計程車業務接近商業化,Optimus 機器人開發加速,未來有望降低製造成本。 - 分析師目標價與樂觀展望
美銀分析師上調目標價至 400 美元,並強調特斯拉在低成本車型及 AI 領域的競爭優勢。 - 潛在股權融資計畫
接近歷史高點的估值為特斯拉提供籌集資金的有利時機,可籌資超過 500 億美元,稀釋度僅 4% 至 5%。
自駕計程車衝擊 Uber 和 Lyft: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Waymo 宣布擴展至邁阿密引發 Uber 和 Lyft 股價重挫,反映投資者對無人駕駛技術侵蝕市占率的擔憂。然而,專家指出市場反應可能過度,並認為自駕計程車的普及過程緩慢,兩家公司未來或可從合作與市場轉型中受益。
重點摘要
- 市場反應與股價波動
Waymo 宣布進軍邁阿密後,Uber 和 Lyft 股價分別下跌 9.6% 和 10%,市值損失超過 100 億美元,反映投資者對競爭加劇的擔憂。 - 自駕計程車的發展趨勢
Waymo 和特斯拉計劃在 2025 年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但市場普及仍需時間及大量投資,短期內對共享乘車價格影響有限。 - 與自駕技術的合作可能
Uber 和 Waymo 已建立合作關係,將自駕車納入 Uber 平台,未來雙方在更多城市擴展合作的可能性高。 - 市場轉型與機會
自駕技術可能先影響傳統計程車市場,促使更多司機轉向 Uber 和 Lyft 平台,共享乘車市場或持續擴張。 - 分析師展望與目標價
分析師看好 Uber 和 Lyft 長期成長,目標價分別為 80 至 100 美元(Uber)及 18 美元(Lyft),反映對其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的信心。
蘋果自研 5G 數據晶片:進展、挑戰與未來展望
蘋果 (AAPL) 自研 5G 數據晶片計畫標誌著其硬體技術自主化的重大步伐,但初代晶片性能仍不及高通現有技術。儘管面臨挑戰,蘋果的長期策略顯示其力求在 2027 年全面替代高通,並融入更具創新的技術,如 AI 功能和衛星網路支持,為其設備增添差異化優勢。
重點摘要
- 初代晶片性能與應用
蘋果首款晶片代號「Sinope」,將於 2024 年用於 iPhone SE,但不支援毫米波,僅能達到每秒 4GB 的最高下載速度,性能低於高通現有晶片。 - 研發挑戰與投資
蘋果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研發設施,並收購英特爾數據晶片部門,但晶片開發歷經困難,如效能不足及溫度過高問題。 - 未來技術規劃
第二代「Ganymede」晶片將於 2026 年推出,效能接近高通產品;第三代「Prometheus」預計 2027 年問世,目標性能超越高通並支持 AI 和衛星網路功能。 - 市場影響
消息公布後,高通和 Qorvo 股價受壓,市場反映對蘋果自主化的潛在影響。 - 蘋果晶片優勢
晶片將與處理器整合以降低功耗,並改善 SAR 表現和支援雙卡功能,有助提升設備的連接效率與使用體驗。
美超微獲准續留那斯達克的影響與挑戰
美超微 (SMCI) 成功爭取延至 2025 年 2 月 25 日提交延遲的財報,避免了短期內從那斯達克下市的風險。儘管內部調查未發現不當行為,但興登堡的做空指控與安永的辭任仍對公司信譽構成挑戰。未來關鍵在於改善財務管理並如期提交報告,以穩定投資者信心。
重點摘要
- 財報遲交風險與最新進展
美超微已獲那斯達克延長上市期限至 2025 年 2 月,避免即刻面臨下市,但需按時提交報告以維持上市資格。 - 內部調查與聲譽修復
董事會監督的內部調查未發現不當行為,公司正在改組財務團隊,試圖回應市場對會計問題的擔憂。 - 興登堡指控影響
興登堡做空及指控財務不當,對股價與聲譽造成壓力,公司需以透明度及財報準時性重建信心。 - 財務表現與成長前景
受益於 AI 需求,2025 財年營收預期增長 67%,達 250 億美元,但股價自高點已回落 60%。 - 市場與監管挑戰
過去曾因未能提交財報而被 SEC 要求轉至 OTC 市場,公司需謹慎應對上市規則與監管要求。
Workday 加入標普 500 指數: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Workday (WDAY) 即將納入標普 500 指數,反映其財務表現已達標準,引發股價大漲超 9%。該公司專注於企業財務與人力資源雲端解決方案,憑藉合作及技術創新提升競爭力。然而,高利率環境和過去虧損記錄仍是潛在挑戰。
重點摘要
- 標普 500 指數納入效應
Workday 取代 Amentum Holdings 納入標普 500 指數,對投資者吸引力大增,股價盤後大漲超 9%。 - 公司背景與財務轉型
成立於 2005 年,以提供財務和人力資源雲端解決方案聞名,近年成功轉虧為盈,符合指數納入條件。 - 核心競爭力與市場優勢
Workday 的解決方案強調靈活應變及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 Docebo 的合作更增強市場競爭力。 - 挑戰與風險
高利率與投資者對未盈利公司的偏好減弱,對其未來估值構成潛在壓力。 - 市場影響
納入標普 500 指數有助提升市場曝光與資金流入,但過去虧損與外部挑戰需持續應對。
亞馬遜股價創新高:AWS 重回 AI 領導地位
亞馬遜 (AMZN) 通過 AWS re:Invent 大會展示生成式 AI 技術突破,重新贏得市場對其雲端業務的信心。自主研發的半導體技術和生成式 AI 生態系統被認為是未來增長的核心,但市場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重點摘要
- AWS re:Invent 推動股價
AWS 透過技術更新及生成式 AI 展示,扭轉「相對落後」的印象,助推亞馬遜股價連續創下歷史新高。 - 生成式 AI 堆疊及自主晶片
Graviton、Trainium 和 Inferentia 的進展令人驚豔,生成式 AI 堆疊三層需求強勁,與 Anthropic 的合作進一步增強市場地位。 - 分析師正面評價
Oppenheimer 和 Wedbush 均看好亞馬遜在雲端及 AI 領域的未來表現,認為其 AI 基礎設施潛力被低估。 - 競爭格局改善
分析師指出,AWS 已追趕微軟 Azure,重新鞏固全球領導地位,對 AI 威脅的應對卓有成效。 - 市場支持強勁
根據 FactSet 調查,67 位分析師給予亞馬遜「買入」評級,進一步反映投資者信心增強。
放大鏡觀點
在股市一片樂觀之中,保有一絲審慎的態度,理性地看待市場變化,才能在趨勢轉變時即時面對。因此,即使經濟前景依舊明朗,不管從企業獲利表現、整體消費狀況及對未來川普執政後的預期,但上週經濟數據略為降溫也須持續留意。展望本週,經濟數據可關注週三美國 11 月 CPI 數據、週四美國 11 月 PPI 數據、週五美國 11 月進口物價指數;財報方面可留意週一甲骨文 (ORCL)、週三 Adobe (ADBE)、週四博通 (AVGO)、Costco (CSCO)。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輝達漲超2%,晶片設備股反彈,美股步步高升!(2024.12.02)
【美股新聞】馬斯克進軍AI遊戲領域,特斯拉股價有望再創新高?
【美股新聞】Stellantis 執行長宣布辭職,股價恐難回升?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