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由時報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橋水基金背景與投資策略的演變
自1975年創立以來,具有「避險基金天王」美譽的雷伊·達里歐(Ray Dalio)將橋水聯合基金發展成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240億美元。該基金的投資組合包含接近900支股票,其核心策略基於風險平價理論,通過分散投資來平衡風險,並可能使用槓桿提升回報。
達里歐雖於2020年退出日常管理,並於2022年正式退休,但他仍持續關注公司的運營,確保其投資策略不偏離原有方向。近期,橋水基金加大對個別公司的投資力度,尤其在能源領域,其持倉增加了500%以上。
重點增持股票:埃克森美孚與凱美瑞能源
埃克森美孚(XOM)
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在2024年第二季度成為橋水基金的主要增持標的。基金的持股從第一季度的15.1萬股增至94.1萬股,增幅達521%。可能是因為埃克森在美國二疊紀盆地的領先地位,尤其是收購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後,該公司擁有了140萬淨畝的資產,使其成為該區域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之一。儘管近期油價疲軟,埃克森的股價在110至120美元間波動,但長期的石油需求增長仍將使該公司受益。
全球能源市場的動盪也對埃克森產生影響,特別是OPEC+國家延遲減產計劃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需求下降。美國基準西德州中質原油價格曾跌至每桶65.75美元,是三年來最低點,但目前已有顯著反彈。埃克森與行業其他公司不同,它並未大舉進軍新能源領域,而是選擇專注於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這使其更加依賴油價波動。然而,隨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二疊紀盆地的資源將持續推動埃克森的長期增長。
凱美瑞能源(CCJ)
橋水基金也將大量資金投入於全球領先的鈾礦公司凱美瑞能源。第二季度該基金的持股數量從34.7萬股增至210萬股,增幅接近500%。雖然當前凱美瑞的股價仍低於基金的買入均價44美元,但長期前景依然樂觀。雖然鈾價自今年3月的高點回落,但與2016年的12年低點相比,價格仍上漲了三倍。隨著全球核能需求的快速增長,鈾市場的需求將持續上升。
全球超過20個國家提出了到2050年將核能產能增加三倍的目標,凱美瑞作為世界上最大鈾礦公司之一,處於有利位置。該公司擁有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和美國的鈾礦,並持有哈薩克斯坦礦山40%的股份。其鈾供應在2024至2028年間有穩定的年均約2900萬磅的合約承諾,再加上美國政府推動的小型模組反應堆建設,預期這些長期因素將帶動公司股價的進一步上揚。
放大鏡短評
橋水基金的近期操作表明其對傳統能源和核能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這反映了全球能源轉型與供應需求變化的重大影響。雖然油價和鈾價的短期波動給公司帶來了一定挑戰,但長期需求增長的支撐將持續推動這些公司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潛在的回報。
- 能源股投資將提振市場信心
橋水基金大幅增持埃克森美孚與凱美瑞能源,顯示出對傳統能源和核能產業的長期信心。這可能激發其他投資者跟隨其腳步,進一步推動能源股的上升。尤其是埃克森專注於石油生產、未大規模涉足新能源,這可能讓投資者重新審視傳統能源企業的投資潛力。隨著全球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依然強勁,埃克森可能受益於未來能源市場的波動,尤其是在美國二疊紀盆地的資源開發優勢。 - 核能需求提升,推動鈾礦市場增長
隨著全球多國逐漸將核能作為減少碳排放的主要選項之一,凱美瑞能源有望從中受益。橋水基金對鈾礦的重押顯示出其對核能需求增長的強烈看好,這可能引導資本流入核能相關企業。隨著全球對核能技術及鈾需求的擴展,凱美瑞將憑藉其全球領先的鈾礦開採能力,成為行業中的重要受益者。 - 能源價格波動的雙刃劍
儘管埃克森和凱美瑞均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但短期內的油價和鈾價波動可能帶來風險。鈾市場雖然處於長期上升軌道,但價格仍受總體經濟因素影響,這可能在短期內對凱美瑞的表現構成挑戰。
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劇,橋水基金的這些投資將成為檢驗傳統能源和核能未來表現的重要指標。若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並且能源需求回升,埃克森和凱美瑞的股價將獲得進一步支撐。長期來看,橋水基金的布局表明看好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機遇,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傳統能源領域仍有巨大資源的企業,如埃克森美孚,以及在核能領域有關鍵地位的公司如凱美瑞能源。
對於投資者而言,能源板塊的波動性雖然帶來短期風險,但也蘊藏了潛在的回報機會。橋水基金的選擇表明,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對傳統石油和核能的投資仍具有戰略價值。投資者可關注油價與鈾價的走勢,同時將長期的全球能源需求增長視為核心考量因素。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國失業金人數意外上升,美股小幅下跌(2024.10.11)
【美股研究報告】特斯拉24Q3交車數據差強人意,但10/10發表會「We, Robot」才是關鍵!
【美股研究報告】IP大廠Arm 版稅成長恐受限,股價回溫或是迴光反照?
【美股新聞】美國初領失業金創一年新高,颶風與罷工加劇就業壓力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