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輝達Nvidia財報再創新高,市場樂觀但審慎看待未來增長
輝達Nvidia(NVDA)公布第四季財報,營收年增78%至393.3億美元,全年營收更是暴增114%至1305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公司預測2025財年第一季營收將達430億美元(±2%),高於市場預測的417.8億美元,顯示AI市場需求仍然強勁。數據中心業務營收成長93%至356億美元,成為公司主要成長動能。
然而,市場開始關注Nvidia成長動能是否會進一步放緩,因為相較去年同期高達262%的年增率,現在的增速已明顯下降。此外,美中貿易戰、科技股估值問題,以及競爭對手的發展,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
Nvidia股價盤後雖上漲2%,也一度翻黑小跌近1%,顯示市場情緒仍然複雜,投資人正在衡量這家AI晶片龍頭的下一步發展。
Nvidia財報亮點與市場關注的10大問題
1. Nvidia的營收與獲利是否持續超預期?
- 營收:393.3億美元,年增78%,高於市場預期的380.5億美元
- 淨利:220.9億美元,年增72%
- EPS(每股盈餘):0.89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0.84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仍然是最大推動力,占公司總營收超過90%。然而,遊戲業務營收年減11%,反映出Nvidia的業務仍高度依賴AI晶片需求。
2. Nvidia的財測對市場來說是利多還是隱憂?
- Q1財測營收430億美元(±2%),高於市場預測的417.8億美元
- 年增長65%,但低於去年同期的262%
這顯示Nvidia的成長動能依然強勁,但相較去年同期的爆發式增長,市場開始關注其增速是否會逐漸放緩。
3. Nvidia相較AMD與Intel的競爭優勢是否仍然穩固?
- Nvidia數據中心營收:356億美元,年增93%
- AMD(AMD)數據中心營收:18億美元,年增38%
- Intel(INTC)數據中心營收:45億美元,年增11%
Nvidia仍在AI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市占率遠高於競爭對手,但AMD和Intel的產品發展可能在未來幾年帶來一定威脅。
4. Blackwell AI晶片能否推動Nvidia的下一波成長?
Blackwell AI晶片在Q4銷售突破110億美元,成為公司歷來最快速成長的產品之一。CEO黃仁勳強調Blackwell需求「超乎預期」,並且已經完全恢復供應鏈問題,準備加速供貨。
然而,市場關注下一代晶片是否能夠維持這種強勁增長,尤其是當競爭對手加快追趕時,Nvidia是否能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5. 遊戲業務下滑是否影響整體成長?
Nvidia的遊戲業務Q4營收為25億美元,年減11%,主要受供應鏈問題影響。不過,公司已發表採用Blackwell架構的新一代顯卡,預計2025年遊戲部門將逐步回溫。
6. 汽車AI與機器人業務是否能帶來新成長動能?
Nvidia的汽車業務Q4營收5.7億美元,年增103%,雖然目前占比仍然較小,但成長速度驚人。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為Nvidia開啟新的成長機會。
市場情緒與投資人關注的風險
7. Nvidia股價盤後表現如何?
儘管財報表現強勁,Nvidia股價盤後僅上漲2%,也一度翻黑小跌近1%,顯示市場對其成長仍抱持樂觀但審慎的態度。投資人正在衡量AI市場是否仍能維持當前增長速度,以及科技股整體估值是否過高。
8. Nvidia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如何?
- Nvidia (NVDA):年初至今上漲68%
- Meta (META):上漲14%
- 亞馬遜 (AMZN):下跌2.5%
- Google (GOOGL):下跌8%
- 微軟 (MSFT):下跌5.3%
- 蘋果 (AAPL):下跌4%
Nvidia仍然是2025年表現最強的科技股之一,但市場關注科技股估值回調的可能性,這可能影響未來的股價表現。
9. AI市場是否仍具長期成長潛力?
AI市場仍處於高速增長期,市場預測全球AI晶片市場未來五年內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30%。Nvidia的技術領先地位與生態系統優勢,使其仍然是長期投資的優質標的。
10. 貿易戰與政策風險是否影響Nvidia的前景?
美國可能對中國實施進一步AI晶片出口限制,這可能影響Nvidia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此外,川普可能加徵25%進口關稅,若成真,可能影響Nvidia的供應鏈與毛利率。
放大鏡評論:Nvidia仍具強勁成長潛力,但市場開始審慎評估
市場影響
Nvidia的財報顯示,AI市場需求仍然旺盛,數據中心業務幾乎翻倍。然而,成長率下降與全球科技股回調風險,讓投資人開始審慎看待未來增長。
受惠股
- 亞馬遜(AMZN)、微軟(MSFT)、Google(GOOGL)、Meta(META):這些科技巨頭仍然是Nvidia的主要客戶,隨著AI發展,這些公司仍將受惠於Nvidia的技術優勢。
- 台積電(TSM):作為Nvidia的主要晶片代工夥伴,AI晶片需求增加將持續帶動台積電業績成長。
受壓股
- AMD(AMD)、Intel(INTC):短期內仍無法與Nvidia競爭,但若能推出更具競爭力的AI晶片,可能爭取部分市場份額。
Nvidia仍是AI市場最大贏家,但市場關注成長放緩
Nvidia的財報顯示其仍是AI市場的領導者,數據中心業務爆發成長、Blackwell AI晶片需求強勁,未來成長仍具動能。雖然成長率趨於穩定,但這是公司規模擴大後的正常現象,並不影響其在AI市場的優勢地位。
投資人仍應密切關注供應鏈、政策風險與科技股市場估值變化,以決定是否進一步加碼布局。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AI軟體公司Workday財報耀眼,盤後狂飆逾12%
【美股新聞】巴菲特指標飆破歷史新高,美股估值過熱恐迎來劇烈修正!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