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生技製藥業營收強勢反彈,Eli Lilly搶下肥胖藥王座,未來將挑戰Novo Nordisk霸主地位。
全球生技製藥業在2024年迎來亮眼復甦,肥胖和糖尿病用藥成為新一波業績成長火車頭。根據GlobalData最新報告,全球20大公開上市生技製藥公司中竟有19家營收年增,總額攀升至8804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7.9%。其中,Eli Lilly(LLY)以32%的年增率一舉突破445億美元,成為年度增速冠軍。Novo Nordisk則以25.5%的成長率緊追在後,營收達到421億美元。其表現主要歸功於明星肥胖與糖尿病藥物的爆炸性銷售——Eli Lilly的Mounjaro及Zepbound全球銷售額高達165億美元,Novo Nordisk的Ozempic與Wegovy則貢獻259億美元,掀起肥胖治療的新商戰。
Eli Lilly更因乳癌用藥Verzenio橫掃全球,協助推升營收及獲利;其營業利潤暴增99.7%,淨利年增達102%。專家預測,隨著Mounjaro與Zepbound市占持續擴大,2025年Eli Lilly營收將衝上592億美元,增幅將超過Novo Nordisk。肥胖藥物是否改寫全球糖尿病治療格局,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不僅肥胖藥廠表現矚目,美國疫後製藥巨頭也展現強勁復甦力道。Pfizer(PFE)2024年營收恢復成長,年增6.8%至636億美元,主力藥物Eliquis全球銷售破133億美元。其2023年年底併購Seagen,預計至2031年帶來88億美元新藥銷售,強化產品線多元性。Pfizer因Paxlovid新冠抗病毒藥物銷量爆增347%,營業利潤更暴升1134%,但成長動能逐步由新冠防疫回歸到慢性病與癌症治療領域。
此外,Merck & Co靠Keytruda免疫療法推高營業利潤與淨利,Astellas Pharma則因前列腺癌藥Xtandi營收強勁,雙雙成為2024年獲利成長最突出的公司。不過,部分傳統大廠如Bristol Myers Squibb、Gilead Sciences因資產減損與研發費用,高達50%以上的獲利跌幅,提醒投資人產業轉型風險猶存。
展望2025年,儘管大型生技製藥公司表現穩健,業界普遍預期成長動能略有放緩,主因在於主力藥物專利到期及美國藥價政策壓力逐漸浮現。因此,藥廠積極投入新藥開發與多角化產品策略,把握疫後醫療大浪中的新商機。肥胖、自體免疫、癌症等熱點領域的創新藥物及併購動態,將是全球生技業下波成長關鍵,也是產業投資者不容錯過的焦點議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