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爆雷再起:恒大退市引發新一輪經濟調整,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恒大被港交所正式除牌,象徵中國房地產泡沫走入尾聲。債務危機牽動經濟結構、就業及消費信心,中國新經濟政策轉向科技與高端製造成市場新焦點。

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Evergrande Group)在香港交易所於本週一正式退市,宣告這家曾是全球最大、估值高達500億美元的地產公司徹底走入歷史。自2021年違約至今,恒大的債務風暴從中國本地向全球蔓延,不僅拖累其他大型開發商,也成為拉低中國經濟增速、壓低消費信心的主因之一。

事實上,恒大暴雷並非突如其來。自2020年中國政府出手加強監管,大型地產商如恒大、碧桂園等都面臨資金斷裂壓力。恒大高達3000億美元的債務規模,最終於2024年1月遭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盤。公司資產大幅縮水,創辦人許家印(Hui Ka Yan)被判終身禁止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更因財務造假遭重罰。

房地產泡沫長期推升中國GDP、地方財政及百姓財富—但這波違約潮引發裁員潮、產業鏈萎縮,更讓數以億計家庭財富嚴重縮水。據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Garcia-Herrero,房價平均下跌逾30%,多數家庭消費及投資意願大減。高失業、地方政府債務增加及人口老化交互作用,亦令中國經濟動力明顯降溫,年成長率回落至約5%。

北京已陸續推出包括支持剛性與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屋主扶持、發放消費券、家電汽車補貼等政策,意圖刺激消費與止跌房市。但對於直接挽救房企,官方一貫強調不「救企業」—避免重複高槓桿、財務不清的行業惡習。從政策優先序觀察,習近平政府已將焦點由房產轉向高科技包括新能源車、製造業自動化及AI產業,凸顯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決心。

至於未來發展,中國房市仍無法擺脫危機。繼恒大後,包括中國南城(City Holdings)已被清盤,龍頭企業碧桂園(Country Garden)仍在與債權人商討百億美元債務重組。據高盛(Goldman Sachs)與華爾街投行預測,房價將持續走弱至2027年,產業洗牌恐持續。部分專家如歐亞集團(Dan Wang)認為,中國房地產低谷至少還有兩年,消費與投資信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也有學者認為,一旦供需恢復平衡,衰退時間或可縮短,但正如Garcia-Herrero所言,「短期內房市恐難見曙光」。

業界普遍共識:中國正迎來深層次的產業重組,房地產不再是經濟主旋律,未來高科技、綠能及先進製造有望成新動力。短期資本市場與全球資金仍聚焦風險控管與新經濟機會,中國能否「逐步走出房市陰霾」,成為外資與產業政策最關鍵命題。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