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三成美國人靠薪水過生活,18%毫無儲蓄,理財專家建議「流動資金緩衝」及數位工具助青年擺脫困境。
美國最新調查顯示,約34%成年人仍處於「薪水到薪水」的財務壓力狀態,更有高達18%完全沒有存款。對於初入社會、須自立門戶的年輕族群來說,基本生活開支占據逾65%收入,儲蓄與投資自然變得困難。許多理財顧問提出,建立「流動資金緩衝」以及利用自動化儲蓄工具,是脫離惡性循環、累積財富的兩大關鍵。
根據GOBankingRates的2024年全美調查,建議將至少一個月開支作為「流動資金緩衝」存放於日常帳戶,這可防止因等待下一筆薪資而焦慮、規避透支罰款,並提升財務決策的自主性。專家建議,精算每月必要開支(如房租、食物、交通等),設定自動提示餘額警示,培養資金調度的安全感。
對於年輕人而言,善用數位工具與自動化手段也值得推薦。主流App可協助統計、分類花費,亦能自動將薪資部分轉存至高利儲蓄帳戶或退休金專戶。這樣的做法不僅能降低花錢慾望,也等於在不知不覺中「強迫儲蓄」,隨時間累積複利效果。
另一本土調查顯示,許多年輕族群抗拒繁瑣預算規劃,理財專家建議可轉為建立良好消費習慣、適度使用現金而非信用卡,並設定明確儲蓄目標(如20%收入),提升還學生貸款等義務的優先序。部分專家亦推薦及早開始投資,享受資本市場的長期增值紅利。
當然,「流動資金緩衝」與自動化儲蓄雖是有效工具,但無法解決根本收入不足問題。美國調查也反映相當比例受訪者認為銀行體制對中低收入階層不公,金融教育及政策面改革仍是長遠課題。因此,儘管個人行動可提升財務安全感,年輕世代追求「財富自由」終須正視薪資停滯、生活成本攀升等結構性壓力,方能真正走出困境。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