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美國聯準會大幅加息收緊貨幣政策的舉措將阻礙亞洲經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Changyong Rhee表示:「與2013 年所謂的『縮減恐慌』期間相比,這次亞洲國家的經常帳盈餘和儲備水平要高得多。總體而言,全球在2008金融危機後債務大幅增加。2007年左右,亞洲佔全球債務的比重僅27%左右。但到2021年,亞洲佔全球債務比重已近40%。」然而,他警告較高的債務負擔對亞洲地區來說會是一個問題。
2013 年,美國聯準會開始縮減購債計劃,引發了一場「縮減恐慌」。投資者驚慌失措,引發債券拋售,導致國債收益率飆升。當時亞洲新興市場遭受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的嚴重影響,迫使該地區的中央銀行提高利率以保護其資本帳收支。
Rhee補充道:「這一次,美國聯準會的加息可能不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太大衝擊,但肯定會減緩亞洲的復甦和增長補充道。」他的評論是在美國聯準會周三晚些時候發表政策聲明之前發表的,該聲明預計最早將在3月發出加息信號, 並表明將進一步收緊政策以抑制通脹。
亞洲國家艱難的貨幣政策
亞洲的情況則非常不同,像新加坡、韓國等幾個亞洲國家,通膨已經道較高的水準,且產出缺口(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的差額)也很小,因此這些國家的央行必須像新加坡那樣趕快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膨擔憂。
但是,去年由於受到Delta變種病毒的打擊,其他亞洲國家的產出缺口仍相對較大,照理來說尚不該收緊貨幣政策,但美國的高利率將迫使這些國家的央行做出反應,所以對這些國家而言,他們目前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
中國增長前景
本周二,由於擔心Covid- 19病例增加、供應鏈受阻和通膨上升,IMF下調了2022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從4.9%下調至4.4%。其中,根據IMF的預估,中國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僅為4.8%,低於先前估計的5.6%。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8.1%,其中21Q4經濟成長率約4%,優於預期。
IMF近期表示:「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像是一個負擔,阻礙其國內和全球的經濟復甦。」而Rhee指出,中國能否實現預估的4.8%成長將取決於「疫情未來動態」與「中國財政資源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