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股價影響
「網購星期一」的強勁表現,尤其是線上銷售創下新高,對主要電商平台如亞馬遜(AMZN)股價可能帶來正面影響。隨著消費者日益轉向線上購物,這些公司若能繼續擴大數位銷售,股價可能進一步上揚。反之,若傳統零售商未能有效轉型為數位零售,則股價可能承壓。
數位支付與BNPL公司影響
「先買後付」(BNPL)服務的趨勢推動了Affirm(AFRM)、Afterpay及Klarna等公司股價增長。隨著消費者需求上升,這些公司可能會受益,尤其是在年輕消費者族群中。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面臨更多的負債風險,BNPL服務的風險也可能對股價產生波動。
未來展望
未來,電子商務的增長將繼續推動線上銷售平台的股價上揚,尤其是在AI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下。對傳統零售商而言,數字化轉型和提升線上體驗將是關鍵。若未能跟上變化,將面臨股價壓力。總體而言,數位支付、網購和BNPL的成長將對股市產生積極影響,但也可能帶來短期風險。
新聞資訊
網購星期一的強勁表現
2023年「網購星期一」預計將達到135億美元的銷售額,較2022年增加近10億美元,顯示出消費者對於網上折扣的極大需求。根據Adobe Analytics的預測,從感恩節至網購星期一的「網購周」總銷售額將達406億美元,年增7%,成為本季及全年最大的線上購物盛事。
數位支付與「先買後付」的崛起
隨著智能手機與數位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選擇透過行動裝置進行購物,並利用「先買後付」(BNPL) 服務來延後付款。在2023年假期購物季(11月1日至28日),「先買後付」交易額達69億美元,其中約80%的交易是通過行動裝置完成。Adobe預計,「網購星期一」的BNPL消費將創下9.93億美元的新高,顯示出這一支付模式在消費者中的普及。
線上購物成主流,實體店面面臨挑戰
相比於線上購物的強勁增長,實體店面在2023年「黑色星期五」的表現較為疲弱。根據Mastercard的數據,美國零售店的「黑色星期五」銷售額僅比去年增長0.7%,而Facteus數據則顯示,實體店銷售額下降了5.4%。此外,實體店的客流量也下降了,RetailNext報告指出,今年「黑色星期五」美國商店客流量較去年下降了3.2%,顯示消費者更青睞舒適的線上購物體驗。
消費者支出行為顯示對價格敏感
在通膨與高生活成本的影響下,許多美國消費者選擇分散假期購物支出,而非集中在「黑色星期五」或「網購星期一」進行大規模購買。這一趨勢促使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平台,並利用比實體店更多的優惠和折扣來節省成本。尤其是在玩具、電子產品、服飾和家居用品等熱門商品中,消費者享受著27%至30%的折扣,促使網上銷售進一步增長。
未來展望:行動支付與BNPL的未來
隨著行動支付和「先買後付」服務的普及,這些數位支付方式正在重塑消費者的購物行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特別是年輕群體,選擇這些便捷的支付選項以應對假期開銷。這一趨勢也可能對台灣及其他市場帶來影響,促使當地消費者逐漸接受並使用這些新興支付方式。然而,專家也提醒,過度依賴「先買後付」服務可能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對其財務健康造成風險。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超微跳漲28%,美股續創新高!(2024.12.03)
【美股研究報告】更上一層樓!輝達Nvidia三大成長動能續強,股價漲勢再起可期?
【美股研究報告】CrowdStrike 劫後餘生,股價幾乎收復全部失土,FY25Q3 財報是驚喜還是驚嚇?
【美股新聞】美超微股價飆升近30%,特別委員會調查未發現不當行為
【美股新聞】馬斯克進軍AI遊戲領域,特斯拉股價有望再創新高?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