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隨著中國與美國關係漸趨緊張,拜登政府著手與台灣在貿易和供應鍊等領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週三 (6/2) 公佈了與台北的新協議,以促進數位貿易、清潔能源和勞工權利等領域的雙邊貿易更,將合作解決非市場行為和政策,包括國有企業的行為。
商務部長 Gina Raimondo 正在與台灣展開對話以解決技術貿易和投資問題,並指出台灣作為先進半導體的主要供應商的重要性。
在拜登總統上週發起的一項與亞太國家新的經濟合作協定中,台灣沒有被邀請加入,因為一些參與者擔心這可能會激怒中國。
美國行政官員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台灣是一個先進的民主國家,一個技術強國,以及一個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夥伴,此貿易對話是其深化與台灣關係的多方面努力的一個關鍵部分。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劉鵬宇表示中國堅決反對台灣和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之間以任何名義或形式的官方互動,並敦促美國立即停止在本質上提升與台灣的關係,停止與台灣任何形式的官方互動和接觸,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最新宣布的消息可能會使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進一步緊張。拜登先生在上個月訪問東京時說,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進行軍事干預,引起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文彬的嚴厲回應,他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中國人民實現國家統一的努力。
在宣布這些新舉措的同時,拜登政府啟動印太經濟框架,加強了與亞太國家的經濟來往,旨在通過在供應鏈、清潔能源和數字標準等領域的合作對抗中國的影響,並強調華盛頓這些地區與這些地區建立很強的軍事承諾。印太經濟框架的成員國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七個國家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斐濟後來加入。
在與台灣的新對話中,就美中競爭的核心問題,如半導體供應鏈、出口管制和非市場貿易行為等,討論了更具體的細節。這與 IPEF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IPEF 被認為是一種廣泛而普遍的努力,以盡可能吸引更多的國家加入。
美國官員對東亞地區高度集中的半導體生產越來越關注,台灣是其核心所在。在疫情影響下導致的芯片短缺,已經壓制了從電子消費到汽車產品的製造。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貿易中斷更彰顯供應鏈的必要性, 2021 年,全球 92% 的先進半導體供應來自台灣半導體公司,再次提醒人們注意中國對台灣的野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