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獨立性岌岌可危!財政主導時代已悄然來臨

專家指出,中央銀行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可能導致通脹預期上升,並影響其獨立性。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T.S. Lombard經濟學家達裡奧·帕金斯(Dario Perkins)警告,當前的“財政主導”時代或許已經來臨,這將對通脹預期造成困擾。在過去30年中,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被視為應對1970年代政策混亂和高通脹的解決方案,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政治幹預,以確保價格穩定。然而,近年來,各國中央銀行面臨日益增長的政治壓力,尤其在美國,特朗普總統對聯邦儲備主席鮑威爾的攻擊,引發了市場對其繼任者可信度的質疑。

帕金斯認為,這種壓力不僅是個人衝突,而是源於對中央銀行過去表現的懷疑。他指出,低通脹率的背後除了中央銀行的努力外,也受惠於全球化和有利的人口結構。此外,中央銀行進一步介入氣候變遷和社會不平等等政治議題,使其遭到“覺醒主義”的指責。量化寬鬆政策(QE)模糊了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界限,並導致中央銀行出現巨額虧損,削弱了政府的收入來源。隨著美國的利息支出成為最大的開支專案,超過國防和醫療保健支出,這無疑加劇了“財政主導”的風險。

帕金斯強調,歷史上如尼克松對聯邦儲備施壓的案例顯示,這類幹預往往會導致更高的通脹卻無法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這一問題並非僅限於美國,全球範圍內,獨立中央銀行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守護者,自然成為民粹主義的敵人。隨著民粹主義的興起,專業技術人士與民粹派之間的衝突預計將愈演愈烈。雖然一些機構如歐洲中央銀行擁有較強的法律保障,但英格蘭銀行則相對脆弱,未來的挑戰仍需密切關注。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id7ogv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看到!
  • facebook
  • line
作者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