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波高關稅正式生效,多國出口面臨重大衝擊,印度、韓國及日本紛紛尋找替代市場,全球資本市場投資策略加速轉向,台灣及亞洲股市審慎應對。
近期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加碼關稅政策,對印度加徵高達50%的出口關稅,並延續與南韓、巴西等亞洲貿易夥伴的貿易限制,全球貿易秩序面臨新一輪激烈震盪。受影響最大的出口國包括印度和南韓,其中印度遭遇美國大幅加稅,紡織、工業製品及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政府被迫祭出鼓勵企業轉向歐洲、中國等新市場、並研議減稅方案,以緩和短期出口挫折。南韓雖與川普政府達成新貿易協議,避免更大衝擊,但美國關稅自8月7日調升至15%,導致南韓對美出口首度出現下滑,整體年度貿易順差也明顯收窄。這一波關稅調升,使得南韓半導體業雖因全球需求暢旺暫獲支撐,卻難抵美國市場萎縮之負面衝擊。韓國多數企業正提前調整出口方向,評估長期競爭力與多元市場開發。
同時,日本資本市場在此波貿易激變中展現出精準反應。企業加速私有化與併購計畫,2024年日本私募股權交易總額已達276億美元,將超越2023年的403億美元高點。上述現象一方面反映出日本企業積極回應外部壓力,徹底翻轉資本與公司治理結構,一方面也因應外資投資人與東京證券交易所推動企業改革及活化資產。私募基金紛紛搶進,包括Blackstone(黑石)、EQT等國際資本積極參與大型收購案。日企現已普遍視私有化為策略選項,管理團隊主動尋求外部資本,以抵禦激進投資人與市場不確定性。這也推升日本企業現金流量及資產運作彈性,但也引發部分投資人擔憂併購估值「過高」、未來潛在重新上市難度加劇。
歐美主要股市表現亦受關稅政策牽動,雖上週因降息預期而有所回升,資本市場如S&P 500、NASDAQ及Dow Jones指數均創新高,但企業普遍警告,進一步加關稅將抑制企業投資與消費力,加深通膨與成本壓力。印度、南韓等新興市場股市短線回落,日經225則受企業併購浪潮支撐逆勢創高,亞洲投資人展現觀望態度。
分析指出,川普高關稅政策恐帶來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出口國多元化趨勢,企業需加強轉型、開拓新市場以應對關稅不確定性;日本則藉私募併購加速結構性改革,南韓則力保半導體出口動能。未來川普關稅能否促美國貿易逆差縮小,或是否重燃通膨危機,將是全球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密切關注焦點。亞洲及台灣企業需未雨綢繆,提前部署多元市場策略與供應鏈再造,以因應全球貿易格局百變及企業投資結構快速演化。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