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及供應商領導人呼籲重檢歐盟2035年完全淘汰燃油車的計畫,因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的主導地位與美國貿易壁壘使實現困難。
隨著全球對環保要求的提升,歐盟設定了2035年實現汽車零排放的雄心勃勃目標。然而,近日來自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協會的領導人發出警告,這一目標已不再可行。他們在致歐洲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信中指出,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以及新出臺的美國貿易障礙,都為達成此目標設下了新的挑戰。
儘管梅賽德斯-賓士首席執行官奧拉·凱倫紐斯及舍弗勒集團動力總監馬提亞斯·辛克均表達了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承諾,但他們強調,歐洲目前幾乎完全依賴亞洲供應電池,並面臨充電基礎設施分佈不均、製造成本上升(包括電價)及針對關鍵貿易夥伴的高額關稅等問題,例如對歐盟車輛出口至美國的15%關稅。
他們認為,近期即將修訂的二氧化碳標準提供了引入更多靈活性、工業焦點及市場驅動方法的機會。單靠罰款和強制措施無法促進轉型,他們指出,在推廣電動車的同時,也應該留有空間給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高效內燃機車輛、氫能及低碳燃料。在2025年6月之前,電池電動車在歐盟的市場份額已增長至15.6%,較2024年上半年的12.5%有所提升。
此外,他們還強調,重型卡車和巴士的二氧化碳規範必須盡快重新評估,以便為商用道路運輸部門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建立穩健的商業案例,推動轉型程序,這樣的變革不能等到2027年後才開始。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