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oger、Asda紛宣布大規模組織重整與系統升級,全美與歐洲零售供應鏈面臨轉型陣痛,衝擊6000個以上工作機會與區域營運模式。
美國零售業進入劇烈轉型期,傳統超市巨頭如Kroger與英國第三大超市集團Asda近期響應數位化趨勢及利潤壓力,接連宣布裁員、關店及系統升級,引發產業鏈震盪與勞工權益關注。
Kroger(股票代號:KR)於8月宣布,全美將裁減近1000名企業職員,光是在總部所在的辛辛那提地區就受影響約200人。這波裁員是今年以來第三度人力調整,管理層強調目的是簡化組織結構,騰出資金降低商品售價、增加門市員工工時,以及加強店面升級翻新。Kroger上季已宣布未來18個月將關閉60家表現不佳門市,約佔總體2,731店面的2%。同時,今年計劃砸下36至38億美元作資本支出,包括建新店及翻新現有門市。針對受關店波及的員工,公司承諾將協助安排至其他門市就業,但業內人士擔憂大規模裁撤行政團隊與關閉低效門市,恐加劇地區性失業與供應鏈壓力。
英國Asda今年也完成史上最大規模IT分離升級,將從前母公司Walmart(沃爾瑪)交接逾2,500套系統,全面獨立運作,全英國門市、倉儲及辦公室現已運作於自有技術平台。不過,這場「開心臟手術」式的過渡產生短暫商品供應失誤及線上銷售服務中斷,管理團隊坦言將影響當季營收表現。Asda近12週銷售年減2.6%,市占率跌至11.8%,距離追趕者Aldi僅剩1個百分點。雖然先前市場憂慮將掀起價格戰,但競爭對手如Tesco及Sainsbury's股價反彈,表現穩健。
零售產業同時面臨更深層的數位轉型挑戰。高成本投資於IT與門市升級,雖能加強業務韌性及提升客戶體驗,但短期內反而壓縮利潤。一時間,大型企業追求組織精簡與效率提升,卻難避免對就業造成衝擊。部分市場分析認為,數位轉型是企業長期生存關鍵,但過於急促的調整將考驗產業整體韌性,尤其在區域勞動市場與供應鏈敏感環節。反對派則主張應採取循序漸進的組織變革,減緩衝擊幅度。
整體來看,美英零售巨頭的連鎖反應,反映出全球競爭加劇與消費偏好的快速變化。未來美國超市是否能以數位化與數據優化帶動新一輪增長,還需關注消費信心、就業結構以及企業整合策略,尤其在AI與自動化浪潮逐步成熟之際,零售業的型態將持續進化並面臨更多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