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 一、短線操作建議(1~2週內) 保守型 • 不追高、等拉回再佈局 • 這波反彈屬於「政策預期型」,還沒看到實質落地,建議先不要追高。 • 可設定技術面支撐位(例如:S&P500回測季線)、等待回檔進場。 • 布局防禦性ETF • 比如:消費必需(XLP)、公用事業(XLU)、醫療(XLV)等,可抗市場震盪。 積極型 • 短打強勢題材股 • 如:Alphabet(財報優異)、超微/輝達(AI領頭羊)、Amazon(電商回溫),但要設好停利停損。 • 利用波動做價差 • 若熟悉期權或槓桿ETF,可搭配盤整區間進行區間操作(如QQQ、SOXL等短線工具)。 ⸻ 二、中線策略(1~3個月) 方向:謹慎樂觀、分批加碼 • 若後續中美釋出實質談判消息,美股有望延續上漲動能。 • 建議用分批方式布局科技與半導體類股,例如: • 台積電(TSMC):基本面穩定,短線震盪可視為切入機會。 • Google(Alphabet):成長明確、庫藏股+股息政策吸引人。 • 美股 ETF:QQQ(科技)、SMH(半導體)、VTI(全市場)均可考慮。 • 風險控制建議 • 若川普再度強硬、中美無共識,市場會出現第二段修正,建議保留至少 30% 現金部位,應對不確定性。 ⸻ 三、長線配置建議(6個月以上) 關注結構性機會 • AI 長期成長主軸不變 • 雖然短期有波動,但像 Nvidia、台積電、微軟仍是AI供應鏈核心。 • 建議逢低可慢慢建倉,特別是預期年中下半年還會有新的 AI 產品推出。 • 去美元化與黃金配置 • 若美元信任危機加劇,可分配小比例資金進入黃金(GLD)或金礦股(GDX)避險。 • 若美債殖利率失控,黃金價格與反向債券ETF(如TBT)可能受惠。 • 分散海外風險 • 可布局亞洲新興市場ETF(如:EEM、VWO)、印度(INDA)、越南(VNM)等潛在資金流入區。 ⸻ 總結建議 「反彈是給你調整倉位與布局強勢股的機會,不是無腦追價的時機;操作策略以『漸進進場、留有餘地』為核心。」
即時股價
個股速覽
-
- 總市值-
- 產業類別-
- 證券類別-
- 成交量-
技術分析
除權息
現金股利
- 0.61
- 3.7
- 1.38
殖利率(%)
- 1.42
- 7.8
- 2.82
除權息日 | 現金股利(元) | 殖利率(%) | 股票分割 |
---|---|---|---|
2025/04/01 | 0.33 | 0.7 | - |
2025/03/03 | 0.34 | 0.7 | - |
2025/02/03 | 0.36 | 0.71 | - |
2025/01/03 | 0.35 | 0.71 | - |
2024/12/03 | 0.36 | 0.71 | - |